楼市十年难现危机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跨越十年的历程中,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调整和结构性变革。当我们回望“楼市十年难现危机”的预判,2025年的市场展现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关键特征。
一、市场分化,行业格局重塑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房地产市场展现出韧性。依托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和产业集聚效应,这些城市的房价虽经历回调,但仍保持稳定。政策调控与市场供求的较量,正在这里形成新的平衡。与此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风险持续暴露。产业空心化和人口外流导致库存积压,房价跌至谷底,市场调整压力显著。在这场变革中,开发主体也在加速洗牌。高杠杆的房企纷纷出局,资金稳健的企业则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抢占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二、长效机制筑起风险防火墙
供应体系的多元化是其中的关键。政策性住房比例上升,共有产权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有效分流了商品房市场需求。金融监管体系的升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预售资金监管全面收紧,现房销售占比突破60%,烂尾楼风险得到了根本性遏制。土地财政也迎来了转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扩大,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逐渐下降。
三、人口结构重塑需求基础
城镇化红利的转化正在逐步释放3亿新市民的住房需求。随着租赁住房、二手房市场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改善型需求成为主导,存量住房中房龄超20年的占比达37%,旧改和品质升级成为房企主要增长点。代际观念转变也是不可忽视的趋势。Z世代的购房意愿下降,对租赁住房的接受度却在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市场未出现系统性危机,但局部区域的房地产债务风险仍然严峻。住建部门通过设立房地产纾困基金、实施“保交楼”专项借款等机制,努力将风险控制在个案层面。未来,城市经济基本面和人口竞争力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那些单纯依靠金融杠杆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彻底终结。房地产市场的新常态,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