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小伤可致残 五环相扣糖尿病足可治愈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伤口,即使是微小的,也需引起高度重视。切勿轻视,随意贴上止血贴即了事,否则可能面临截肢的严重后果。
当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出现代谢紊乱,包括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这可能导致血管病变。其中包括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闭塞,以及微循环的障碍,使得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变差。这种情况在60岁以上的老者中尤为常见。在早期,他们可能会感到脚下像踩着棉花,行走时可能出现一瘸一拐的现象,容易疲劳抽筋,或者感到瘙痒、麻痹,甚至疼痛。
随着糖尿病足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感知能力可能会丧失,包括振动觉、痛觉、温度觉等。这使得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伤,一个小小的擦伤、烫伤都可能引发大问题。由于体内血糖水平过高,伤口的修复能力大大减弱,容易发生感染、溃疡,甚至烂到骨头,这时就需要进行截肢。除了糖尿病,慢性放射性溃疡、褥疮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的难治性伤口。
这些手部或足部的伤口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持续的折磨。当伤口感染时,他们可能会发烧,加上疼痛,使得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而截肢的后果更为严重,不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死亡率也会上升。有些人甚至需要在截肢后再次面对恐怖的噩耗。广州一名70多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因为对脚趾的伤口处理不当,最后不得不面临截肢的悲剧。黄峻医生指出:“留下病变坏死的肢体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毒素,毒害体内其他内脏器官,患者很可能发生败血症而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五环相扣的方法值得借鉴:首先是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其次是活血治疗包括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物和中药的静脉滴注等;通过这两个环节患者症状得以缓解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将显著提高甚至有望避免截肢的悲剧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建议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早日康复。自体血紫外线照射:
经过自体血的紫外线照射,血液在特定光波下被激活,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促进新陈代谢。这一环节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压氧治疗:
在0.15Mpa的压力下,纯氧通过面罩被吸入,每天1至2小时,持续进行10至20天。这一疗程不仅有助于控制感染,还能显著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为身体的康复铺设道路。
消炎环节:
轻度感染,如同体内的轻微炎症,需用消炎药来应对。口服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双氯青霉素、头孢氨苄等,或是静脉滴注的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氯林可霉素等,都是常用的有效抗生素。治疗时间通常需要2至4周,确保炎症得到彻底控制。
而对于严重感染,如同与时间的赛跑。感染灶需早期手术治疗,切除坏腐组织,同时引流脚底的腔隙。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考虑到多种感染可能同时存在,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并辅以甲硝唑抗厌氧菌。根据溃疡的恢复情况和患者的整体状况,治疗时间要长达4周以上。
危及生命的感染:
面对危及生命的感染,联合用药是关键。如氨苄青霉素/舒巴坦与氨曲南(泰能)的联合,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与万古霉素的联合等。这些药物的组合使用,旨在迅速控制感染,挽救生命。
换药环节:
换药的过程是技术也是策略。首先要抗炎消毒,局部使用碘酒、酒精消毒,并喷洒抗生素。其次是减轻压力,消除水肿,引流分泌物。对于外科清创,要尽可能清除坏死组织、隔膜和死骨等。最后是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根据脚部皮肤的状态进行延期切除和缝合。这一过程需要细致的护理和专业的技术。
对症和支持治疗:
这一环节是对整个治疗的补充和支持。对于发热的患者,需要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纠正酮症、水和电解质紊乱,保持平衡。改善心功能、防治其他器官感染也是重要的一环。营养的补充也是不可忽视的,如甲钴胺、神经妥乐平、维生素B族等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针对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者的特殊营养补充。这样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有助于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细节决定成败:糖尿病足病的预防之路 鞋袜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预防糖尿病足病的道路上,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鞋子的选择,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足部健康。理想的鞋款应为软皮皮鞋与运动鞋,它们不仅透气、舒适,还具备一定的抗击外力功能。避免高跟、尖头、硬皮及塑料鞋的穿着,因为这些鞋子可能会给足部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要经常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确保行走安全。袜子宜选棉质或羊毛质地,既吸汗又透气。避免穿有松紧带的袜子,以防血液循环受阻。每日换洗,确保脚部卫生。 足部的日常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每日的洗脚不仅是清洁行为,更是一种足部护理。在洗脚前,务必用手或温度计试水温,因为许多糖尿病患者对温度感知的敏感度下降,容易受到烫伤。建议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既温暖又舒适。在泡脚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温和的泡脚盐或精油,提升洗脚体验。泡脚后,用柔软的毛巾彻底擦干脚部,特别是趾缝间的水迹。若有需要,可使用电吹风的小风进行烘干。 定期检查与及时治疗:预防糖尿病足病,定期检查与及时治疗同样重要。利用足镜或请他人帮忙定期检查足部状况。一旦发现皮肤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化、感觉缺失或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足部病变的征兆,及时就诊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让我们从生活的细节做起,注重每一步的保护与关怀,共同迈向健康的生活。糖尿病足病的预防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我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