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 如何调理
糖尿病患者的肠道植物神经,常常因高血糖、高渗性损害等因素而受损,导致肠道功能减弱或障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长期便秘会导致粪便中的毒素无法及时排除,加重对机体代谢内环境的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而反复的腹泻则可能因营养不良导致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严重的腹泻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和酮症酸中毒,这些状况会进一步损害胰岛细胞,导致血糖波动剧烈,难以控制,甚至可能损害全身血管和微循环。有些患者甚至可能因长期反复发作的严重腹泻,使得糖尿病病情恶化,发展成“消瘦型”、“脆性”糖尿病,增加了治疗难度。
那么,如何调理胃肠功功能呢?
要严查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认真控制病情,并定期复查血糖,特别是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有些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偏高,这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按时服药,有效控制高血糖状态。
注意保暖。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应变能力较差,因此要尽量避免突然接触冷空气。也要避免过量食用冷饮和凉拌菜,以免刺激胃肠蠕动加快,引发腹痛、腹泻。
在调整食谱方面,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减少摄入使胃肠胀气、排气增多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等。淀粉样食物如小麦、土豆和玉米等也应适量减少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大部分需要在大肠内部经过细菌代谢分解,产生较多气体。个体差异存在,因此需要细心观察自己的排气量与进食不同食物之间的关系。在炒菜时可以适当加入姜、蒜、胡椒等调味品,有助于减少排气。有些食物如咖啡、巧克力、李子、梨、桃子、果脯、果酱等可能加快肠蠕动,也应适量减少摄入。
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每天清晨空腹喝300毫升温开水,刺激胃肠道蠕动。每天早晚空腹时按摩腹部,从右向左顺时针转,这样可以改善胃肠道运动和血液循环。通过这些措施,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调理胃肠功能,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