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更容易得糖尿病 四招让你平稳度过更年期
女性步入生命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更年期,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段,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这个时期,女性面临糖尿病的威胁,该如何有效预防呢?
更年期,真的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吗?
更年期,标志着女性从生育年龄逐渐过渡到非生育年龄,这一阶段通常在41岁至60岁之间。在此期间,卵巢内分泌功能发生显著改变,引发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调。这种失调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包括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潮热多汗、水肿、腰酸腿软,甚至情绪失控等症状。
更年期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卵巢功能的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对胰岛素的刺激作用减弱,导致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不足。人到中年后,肥胖的现象较为普遍,而肥胖与糖尿病常常结伴而来。肥胖会导致体内产生大量抗胰岛素物质,降低人体糖代谢的能力。更年期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各种心理障碍,也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这些激素与胰岛素相互抵抗,从而加重患糖尿病的风险。
那么,如何帮助女性平稳度过更年期呢?
了解更年期的症状及其原因至关重要。消除紧张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一生理阶段。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聆听音乐、参与集体活动等途径,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合理的饮食调理至关重要。建议多摄入豆制品、新鲜蔬菜,每日热量维持在2000千卡左右。限制含糖和脂肪的食品,特别是动物脂肪与肥肉的摄入量。
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避免肥胖的发生。肥胖是糖尿病的潜在推手,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更年期间血糖的监测至关重要。一旦发现血糖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量。对于病情严重的更年期女性,在服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时应当慎重。在未有效控制糖尿病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雌激素。如必须使用,应首先控制好糖尿病,并经常注意血糖情况,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或用法。口服剂型的雌激素需经肝脏代谢,其长期应用对肝糖原的合成及贮存的影响也需要谨慎考虑。
更年期间的女性要格外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控制,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