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需尽快干预 这样做才能更健康
糖尿病,一个在中国影响深远且广泛的健康问题。除了已经确诊的一亿多患者,还有数量庞大的“后备军”,他们的血糖指数偏高,在糖尿病的边缘徘徊。每两个成年人中,便有一个可能面临这一健康威胁。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正视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紧迫性。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毫无察觉,多数是因为其他并发症如眼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前来医院就诊时,才被确诊为糖尿病。专家指出,这种“悄无声息”的发病与年轻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缺乏运动、饮食油腻、高盐高脂等是主要诱因。对于存在家族遗传病史或肥胖体型的人群,应从年轻时便开始对糖尿病的监控。45岁以上的男女,更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呢?当空腹血糖在6.1至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至11.1mmol/L之间,就意味着你正处于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已经存在,机体对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出现下降,胰岛承受巨大压力。这个阶段,肾脏和血管的并发症已经开始显现。
对于糖尿病前期,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减缓甚至阻止其发展为糖尿病。在血糖水平造成机体损害之前,如视网膜损害等,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结合适当的降糖治疗,降低患者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具体应该如何做呢?简单来说,就是“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一是要合理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品的摄入,改变不良作息习惯,尤其是频繁熬夜应酬、暴饮暴食。二是要合理运动,慢性、有氧和持续的运动对糖尿病的预防最有益。每天进行30分钟轻微出汗的有氧运动,能够减轻体重。如果单靠改善生活方式无法控制病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专家还提醒说,即使空腹血糖检查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我们国家的主食以富含淀粉质的食物为主,如粥、粉、面、饭等,所以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很常见。监测餐后血糖同样重要。让我们共同关注糖尿病,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