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 血糖稳定头脑还会变聪明
进食过快胰岛素跟不上。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另一个是餐后第一时相分泌(进餐后30分钟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病患者往往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减少,如果吃得太快,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即使注射胰岛素,餐后血糖仍然会很高。
细嚼慢咽,血糖才会稳定
进食过快容易吃得多。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会升高,当升到一定水平,大脑食欲中枢就会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如果饮食过快,当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时,往往已经吃入过多的食物,易导致餐后血糖过高。多花一些时间咀嚼食物,食欲中枢才能发出正确指令,使人饮食适量并有饱腹的感觉。
咀嚼次数越多,对脑的刺激越大,头脑就变得越聪明
咀嚼能锻炼脸部肌肉,咀嚼肌边运动边给大脑拨了个“热线”,于是大脑也被激活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脑部,脑细胞间信息往来频繁,由于刺激作用,脑的荷尔蒙分泌增多,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据美国医学专家的研究统计,咀嚼少的儿童智商普遍低于以耐咀嚼食物为主的儿童。天才就这样被懵懵懂懂的食欲谋杀了。
只有牙齿结实才能充分咀嚼,生命存在于牙齿之中,它成为激活脑的开端,若想变得聪明,赶快去找牙医。
饮食的节奏=享受人生的节奏
真正会享用食物的人大多用餐节奏较慢。这是一种优雅。他们能把日常生活的节奏和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饮食的节奏或许相当于思考的节奏、工作的节奏、享受人生的节奏。
咀嚼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的关键。忽视咀嚼,会把一切颠倒过来。咀嚼所产生的刺激能使脑进化,如果人们不再咀嚼,从嘴传递到脑的刺激明显减少,大脑不进则退。也许这种想法是杞人忧天而已,,饮食正在柔软化,各种方便食品、一口大小的膨化食品甚嚣尘上。
现代食物加工越来越细,蛋糕唯恐不松软,蔬菜水果“喝”就好了。一口食物最多咀嚼七八次,少则四五次,在嘴里蠕动几下便咽了下去。现代人已从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时20~30分钟,下降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时5~10分钟。
用餐时充分咀嚼,实际上就是在做着与开发抗癌药物相同的工作
专家们通过实验表明,细嚼30秒能使致癌物质的毒性降低。如果你按每咀嚼一次1秒钟计算,一口食物咀嚼30次再咽下去,恭喜你已经加入了高科技抗癌领域。
咀嚼时唾液的分泌能降低亚硝酸化合物对细胞的攻击,改变细胞突变计划,对于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也有明显的解除作用。唾液还能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以慢慢咀嚼来延长生命,这也是理智上的一大胜利。
糖尿病饮食
- 2型糖尿病吃什么菜最好 2型糖尿病放心吃的菜
- 吃花生降血糖效果最好 吃花生降血糖还是升血糖
- 糖尿病吃什么水果比较好 糖尿病吃什么水果不升血糖
- 什么菜降糖最厉害 什么菜降糖最厉害最有效果
- 糖尿病患者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 糖尿病吃什么主食最好 高血压糖尿病吃什么主食最好
- 糖尿病不宜吃的食物表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食物一览表
- 糖尿病不宜吃6种蔬菜 最不升血糖的主食
- 二型糖尿病人饮食方案 二型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指导
- 糖尿病足吃什么药好
- 糖尿病一般能活多久 糖尿病人一般能活多久寿命
- 糖尿病水果:糖尿病水果含糖量排名一览表
- 糖尿病人食谱 一日三餐表 糖尿病人可以吃玉米吗
- 糖尿病人能喝牛奶吗 糖尿病可以吃牛奶吗
- 2型糖尿病人最佳食谱 2型糖尿病人食谱及禁忌
- 2型糖尿病放心吃的主食 2型糖尿病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