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保夏播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科技抗旱:智慧灌溉、政策助力与区域实践共筑防线
一、科技抗旱措施展现威力
面对干旱,科技成为我们的重要武器。智慧灌溉技术正在河南等地得到广泛推广,滴灌、喷灌和智能化灌溉设备的应用,实现了精准补水,减少了土壤板结,使得土壤湿度保持时间延长。不仅如此,山西、安徽等省的大型灌区也在全力以赴保障灌溉用水,如茨淮新河灌区的21座提水泵站全面开启,展现了科技抗旱的坚决态度。
二、抗旱品种与基因技术:育种新突破
中国农业大学在抗旱品种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研究发现,玉米抗旱基因ZmRtn16可显著提升作物抗旱性,转基因材料在干旱条件下实现增产。旱稻抗旱基因RoLe1的挖掘为抗旱育种提供了新靶标,这些基因技术的突破为抗旱育种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政策与行动:全方位支持抗旱
政策层面也在全力支持抗旱工作。水源调度方面,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增加下泄流量,河南濮阳每日引黄河水保障灌溉。国务院副刘国中赴河北督导抗旱,强调科学调配水源并适时人工增雨。农技服务方面,各地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指导和服务,推广喷施抗旱剂、叶面肥及免耕播种技术,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四、区域实践案例展示
各地在抗旱工作中也有许多实践案例。河南省建安区新增机井,完成小麦二次浇灌,省委强调防灾减灾和防汛抗旱与病虫害防治并重。河北省漳滏河灌区加大水库下泄流量,临漳县农作物完成浇灌,展现了区域协作抗旱的成果。
五、气候资源利用:精准预警助力抗旱
新一轮全国农业气候区划试点通过精准预警和区划调整助力抗旱。河南省干热风预警成功挽回粮食损失约10亿斤,展示了气候资源利用在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技术推广、政策保障和区域协作,我国正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对夏播作物的影响,为秋粮稳产提供坚实支撑。科技、政策、实践共同构筑了抗旱的防线,展现了我国在抗旱工作中的决心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