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适是糖尿病在搞鬼 糖尿病会对肠胃造成哪些影响
糖尿病,一种因血糖偏高而可能诱发多种并发症的病症。除了广为人知的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病变,其实肠胃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糖尿病究竟会对肠胃造成哪些具体影响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当血糖水平居高不下时,肠胃的蠕动活动会受到影响。轻微的胃轻瘫、腹泻、腹胀以及便秘等症状便可能找上门来。胰岛b细胞受损时,外分泌功能会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脂肪的吸收,导致腹泻和便秘等症状的出现。
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病变也不容忽视。这种病变会引起消化道平滑肌变性,导致消化道收缩功能障碍。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还会导致生长激素增多,进一步加剧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这种病变通常在糖尿病发生后2到3年才会显现。
长期血糖偏高还可能引起自主神经病变。这种内脏自主神经的紊乱会影响肠胃的蠕动能力,导致肠胃蠕动减慢。当一些代谢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时,细菌病毒会过度繁殖,引发脂肪吸收不良,从而导致腹泻。进食后如果胃和结肠反射不敏感,便可能导致便秘。严重时,肛门括约肌的基础张力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排便失禁的情况。
不仅如此,高血糖还会影响餐后胃排空的时间。糖尿病人血糖偏高时,胃排空滞留时间延长,特别是在摄入较硬食物时更为明显。这会导致血糖浓度不易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糖尿病对肠胃运动功能的影响,肠胃道细菌和真菌容易发生感染,从而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天气下,糖尿病易引发肠炎和痢疾等肠胃道疾病。这些疾病会打破身体的代谢平衡,影响血糖的稳定,甚至引发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肠胃的保养。避免摄入易损伤肠胃的食物,多吃养胃护胃的食物,多喝开水,避免碳酸饮料和浓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保持身体健康。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起来,做好肠胃的保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