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非死即伤 死于糖尿病
糖尿病:无声的杀手与可预防的战争
糖尿病,这个看似普通的词汇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预防,我们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和死亡风险。今天,我们来一起关于糖尿病致死风险及其相关因素的那些事情。
一、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1. 心血管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这些疾病发作突然,且致死率极高。据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2. 急性代谢危象: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引发多器官衰竭。若未能及时救治,可能在短期内致命。其典型症状包括深大呼吸、意识障碍及严重脱水等。
3. 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会逐渐损害肾小球功能,进展至终末期需要依赖透析。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显著降低,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4. 感染与败血症: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重症感染,如肺炎、糖尿病足坏疽等。感染性休克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死因之一。
5. 低血糖意外:不当使用降糖药物可能导致严重低血糖昏迷,甚至可能猝死。
二、临终前的典型表现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多系统衰竭、意识障碍以及循环衰竭等症状。如无尿、肺水肿、顽固性低血压、由高渗状态或酸中毒引发的昏迷以及四肢厥冷、血压不可逆下降等。
三、关键预防措施
1. 血糖监测:定期检测血糖,并努力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这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
2. 并发症筛查:每年检查心、肾、视网膜以及神经功能,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3. 紧急处理:出现低血糖时立即补充15g快速糖分;酮症酸中毒时,需急诊补液及胰岛素治疗。
四、数据与现状
全球约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年有超过340万人死于并发症。在中国,近半数的成年患者未被确诊,延误治疗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糖尿病的管理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协同努力,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即使出现并发症,通过规范治疗,仍然可以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这场无声的战争中,我们需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与糖尿病进行一场决战到底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