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一天只需打一针
糖尿病患者在面对胰岛素治疗时,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解如同心灵的桎梏,阻碍了患者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的疾病。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并纠正这些错误观念。
许多患者对胰岛素存在恐惧心理,担心一旦使用就会“上瘾”。胰岛素是人体自然分泌的激素,当身体缺乏时,适当补充是合理且必要的。这并非像一些药物那样会产生依赖,而是身体需求的真实反映。
有些患者认为打了胰岛素就不用再监测血糖,这种做法极为危险。治疗糖尿病如同盲人赶路,没有方向的指引,如何能够抵达目的地?血糖的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任何忽视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些患者误以为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就可以放任饮食。实际上,无论是否使用胰岛素,饮食控制都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忽视这一点,不仅可能导致血糖失控,还会引发体重增加,加重身体负担。
人体血糖调节是一个精妙的系统,如同一个和谐的乐团,需要各个部分的协同合作。当胰岛素这个“乐手”出现问题时,血糖就会失控。了解自己的身体,充分认识糖尿病,是战胜疾病的关键。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特别是在疾病早期,身体往往对胰岛素的反应不良。这时,身体会通过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可能会“减产”,导致血糖升高。除了饮食控制和运动,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
专家指出,当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时,应及时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最新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推荐,基础胰岛素是口服药物失效时联合治疗的首选。基础胰岛素的补充更接近生理分泌模式,能有效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每天只需注射一次,就能保证24小时的平稳降糖。
糖尿病管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患者应该摒弃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正确认识和使用胰岛素,同时结合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理解并实践:胰岛素是身体的必需品,适当补充是合理的;治疗时必须监测血糖;无论是否使用胰岛素,饮食控制都是核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战胜糖尿病,重拾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