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五大征兆需警惕 应随时关注血糖值
糖尿病,一个在中国影响深远的慢性疾病。一亿多的患者背后,还有数量庞大的“后备军”,他们的血糖指数已偏离正常,却又尚未踏入糖尿病的门槛。仿佛一场无声的战役,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在与糖尿病擦肩。若未能及时干预,其中有三分之一将正式加入糖尿病的行列。更为严峻的是,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毫无察觉,往往是在因其他原因就医时,才被诊断出血糖异常。
那么,糖尿病真的来临时,身体没有半点征兆吗?并非如此。
年轻人患病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久坐、饮食油腻等。对糖尿病的监控应从年轻时开始,特别是家族有遗传病史、肥胖体型的人更应提高警惕。而到了45岁,无论男女,都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下面这些征兆,或许就是糖尿病的“信号”:
1. 多饮:高血糖使得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使人感到口干舌燥。
2. 多食:由于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引发食欲亢进。
3. 视力下降:不少糖尿病患者早期会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这可能与高血糖导致的晶体渗透压改变有关。
4. 体重下降: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却逐渐下降。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身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进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导致体重减轻。
5. 多尿:血糖过高导致肾糖阈值超过正常范围,形成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加。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呢?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那就说明你已经步入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和运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这个阶段通过努力可以逆转病情。肾和大血管的并发症已经开始出现。
专家强调,预防糖尿病的目标是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干预措施,以减缓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的速度,或者终止糖尿病的发展。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高血糖仅是身体的标志,此时不应以降糖治疗为主。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适当的降糖治疗,才能减少患者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风险。让我们共同警惕这场无声的战役,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