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 应学会4个技巧来预防
当血糖值低于正常界限,降至3.9mmol/L时,我们身体便进入了低血糖的警戒区。身体的交感神经会被唤醒,引发一系列症状,如焦虑不安、频繁饥饿感、汗水淋漓、心悸等。若不及时治疗,这种状况会对大脑细胞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后果更为严重。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低血糖的侵袭呢?
保持规律的进餐习惯至关重要。不规律的饮食是引发低血糖的罪魁祸首之一。部分人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混乱,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可能伴随的肾功能不全、肝病等引发的恶心呕吐,都会影响进食量。若未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极易引发低血糖。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摒弃吸烟饮酒的坏习惯,随身携带零食如糖果、饼干等,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对于食欲不振、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应考虑更换治疗方式,如改为注射速效胰岛素。
合理的运动安排也是预防低血糖的关键。患者应根据血糖水平规划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空腹剧烈运动。最好在餐后一小时进行运动,并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运动时最好结伴而行或在家人陪伴下,以确保安全。
规律服药是防止低血糖的重要保障。患者需按时按量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药。当并发其他疾病时,用药可能增多且剂量较大,容易出现漏服情况,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应在家人督促下服药,并按用药时间分开放置药物。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选择长效胰岛素,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状态下饮酒会迅速使乙醇进入体内,抑制肝糖元功能,导致低血糖。过度饮酒也会影响肝脏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并影响钙和磷的吸收。患者不应大量饮酒或空腹饮酒,每天的饮酒量应控制在100毫升以内。
在此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用药方式,因为用药方式会影响药物疗效。随时检测血糖是预防低血糖的主要手段,以防止诱发脑卒中。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要学会自救。随身携带糖果,在出现胸闷、冒冷汗、全身无力时及时食用,通常15分钟内症状就能得到缓解。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低血糖的预防和自救工作,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