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太快容易肥胖 患糖尿病风险大大增加
每个人都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的身体之间存在直接关系,但生活工作节奏过快,很多人也逐渐养成了“风卷残云”般进食的习惯。专家表示,吃东西太快,对消化道负担过重,论是健康人亦或是病人,都是不可取的进食方式。另据饮食研究表明,吃东西速度过快的人,病的风险要远高于普通人。
当一定量的食物进入人体时,大脑食欲中枢就会发生停止进食的信号。但进食速度过快时,当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前,人们往往已吃了过物,从而因摄入过多的食物而导致。进餐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的咀嚼,而且颗粒粗糙、温度较高的饭菜,很容易损伤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溃,引发急性炎症。
病人吃得太快危害大
糖尿病患者吃饭太快会影响食物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糖尿病患者摄入的食物常常是经计算而得来的,其有效营养成分更应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利用,细嚼慢咽更有助于我们控制住病情。
根据我们东方人饮食习惯,每一口食物咀嚼10-20次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即利于营养的吸收也可降低胃的负担,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该细嚼慢咽。
吃得太快,饱腹感来得太慢,这样经常的过饱,容易导致,而肥胖又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细嚼慢咽不仅仅对控制血糖有特殊的意义,咀嚼次数较少是导致肥胖的风险因素之一;较多的咀嚼次数可减少每餐的能量摄入。研究显示,每吃100克食物,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少咀嚼约50次。而当每口食物的咀嚼次数从15次增加到40次后,肥胖者的能量摄入减少了13.8%,体重正常者能量摄入减少了10.1%,远离肥胖,也就能远离、高血脂这些常见疾病。
咀嚼会刺激脑部主管记忆力的部分。脑部的海马区细胞,也就是掌管学习的部分,会随着年纪增大而衰退,短期记忆力也会衰退。而咀嚼的动作可以增加海马区细胞的活跃性,防止其老化。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动作大健康。平时多动动嘴,在远离高血糖的,还能增强记忆力。
妊娠糖尿病
- 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 2024年糖尿病指南解读 2024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最新指南
-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 女性糖尿病的早期有7大表现 女性患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女性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出现
- 糖尿病的症状的前兆 糖尿病的症状的前兆是什么
-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尿液颜色
- 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高胰岛素血症症状表现
- 请问得了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得了糖尿病的表现
- 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 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症状的早期表现男
- 糖尿病早期症状 青少年糖尿病早期症状
- 1型糖尿病的特点 二型糖尿病的病因大致有两种
- 1型2型糖尿病是什么意思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病因
- 孕期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孕期糖尿病的12大征兆
-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