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是最好的处方(健康故事汇)

糖尿病治疗 2025-05-20 21:07糖尿病症状www.tangniaobingw.cn

我是一位普通的医生刘勇强,每个平凡的日子里,我守护着社区里人们的健康。在夜幕降临之时,收到了一条来自杨阿姨的信息。她提到因工厂从深圳迁至东莞而面临诸多不便,现在感到脑供血不足,寻求养血清脑颗粒的帮助。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杨阿姨依然信任我,这份信任源于我们五年前的相遇和了解。

回溯至五年前的一个初诊日,一位穿着工衣的中年女性患者走进了我的诊室。她佝偻着身体,目光呆滞,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在悄然流逝。她的声音微弱,几乎听不到呼吸声。她向我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头晕乏力、全身酸软,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我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她呈现贫血貌,指甲苍白,四肢肌肉酸痛明显。我心中明白,她的病症并非简单的感冒,很可能是贫血或肌炎等更严重的问题。

我耐心地向她解释病情,建议她进行详细检查,但她坚持认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并拒绝进一步检查。我反复劝说,告诉她病情可能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她始终固执己见,不愿接受检查。我只好先为她开了一些药物,并强调如果病情没有好转,一定要回来检查。

七天后,杨阿姨再次来到我的诊室。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她的脸色依然苍白,贫血貌严重。我再次建议她进行检查,但她仍然拒绝。经过交流,我了解到她是因为担心医疗费用的问题而犹豫不决。我告诉她,检查费用并不会太高,并尽量为她安排了最基本的检查项目。最终,在她的同意下,我们进行了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等项目的检查。

结果令人震惊,她的多项指标达到危急值,血红蛋白含量极低,乳酸脱氢酶含量异常升高。我立即通知她住院治疗。杨阿姨面临生活的重重打击:早年失去亲人、丈夫重病离世、儿子走失、身体疾病等,使她产生了放弃治疗的想法。她甚至曾试图轻生。在经历一番努力后,我最终说服她去医院接受治疗。

我郑重承诺,要为杨阿姨竭尽全力。针对她的病情,我精心制定了药物与营养的饮食方案。在一个多月的治疗过程中,杨阿姨八次登门拜访,每次她都带着同样的忧虑问我:“我的病情是不是还在恶化?”

坦诚地说,当前的检查并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贫血的可能性,但我决不允许杨阿姨对治疗失去信心。每次我都向她保证:“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明白,作为医生,“一定”这样的词语从我们的口中说出需要谨慎,但在为杨阿姨解释病情之余,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更能给她以心理支持,对于一个可能随时选择放弃治疗的患者来说,这或许是唯一能给予她们希望的话语。

幸运的是,经过44天的坚持治疗,杨阿姨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血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指标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我如释重负,充满自信地笑着告诉她:“阿姨,你的病情真的好转了!”

新生的爱与关怀如温暖的阳光般洒满杨阿姨的生活。我把这段治疗经历写成了一篇诊疗案例,并征求了杨阿姨的意见。我告诉她:“您的治疗经历对我的医疗技术成长非常有帮助。”出乎意料的是,杨阿姨竟然反复阅读了这篇文章五次!我惊讶地发现,就连一个微信文字时常出错的患者也能深刻理解并欣赏我写的专业文章。

一位老师告诉我:“这就是共情的力量,你不仅治愈了她的贫血,更点燃了她对生命的希望,让她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未曾想到,我分享的案例文章,竟然成为我给杨阿姨最好的心理关怀处方。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2020年7月26日,我从抗疫工作中回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第四天,一阵欢快的声音让我停下了手头的工作。杨阿姨兴奋地告诉我:“刘医生,我儿子回来了!”

我震惊了,忙问详情。杨阿姨告诉我,她儿子曾被不法分子控制,失去了自由,如今被警察解救并送回了家。她的儿子现在在家附近的电子厂工作。

那一刻,我看到杨阿姨的面庞与就诊时截然不同她身上焕发出了新生的生命力,那是一种生活的希望带来的改变。那天我下班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杨阿姨给我发的数篇感谢信让我心中充满暖意。

回想起这次一个多月的治疗过程,作为一个全科医生,我深深体会到诊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生命的敬畏和持续的关怀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不断给予患者“生”的希望与能量!

(作者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集苑社康站的全科医生)

上一篇:商务英语专业的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