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拔牙需防感染 宜每半年洗一次牙
糖尿病患者面临凝血功能低下和抗感染能力差的挑战,常常伴随着慢性并发症。拔牙对这类患者而言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的医疗行为。轻易的拔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感染加重,甚至引发败血症,恶化病情。那么,糖尿病患者拔牙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疾病治疗较为棘手,容易反复。通过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仍然可以确保疗效。在拔牙前,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一般建议控制在8mmol/L以下。术前三天,患者应当口服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拔牙时,不宜一次拔除多颗牙齿,而应视牙齿拔除的难易程度逐步进行。术后三天,继续口服抗生素,并严格控制血糖。这种前后夹攻的控制感染方法,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顺利拔除坏牙,并促进伤口快速愈合。
值得一提的是,拔牙手术的时间选择也有讲究。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拔牙最好在早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药物作用最佳。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较差,拔牙后容易出现愈合时间延长、疼痛及炎症等问题。拔牙前后应给予充足的抗需氧菌及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术前冠周应用3%双氧水冲洗,以避免术后感染及干槽症的发生。
除了以上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还应该高度重视口腔卫生。由于自身免疫能力较弱,口腔正常菌群的动态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加上唾液含糖量较高,口腔内的酸性环境更利于细菌生长。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的口腔科负责人建议,糖尿病患者除积极控制血糖外,还应适当提高刷牙频率,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洗牙,保持口腔卫生。
糖尿病患者由于牙周感染、牙槽骨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很容易导致牙齿松动或脱落。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进食,还会对容貌造成影响。和所有患者一样,糖尿病患者在牙齿发生松动后,应尽早治疗。建议去糖尿病专科医院的口腔科或综合医院进行综合治疗。松动的牙齿可以通过夹板固定,移位的牙齿尽量复位。无法保留的牙齿,在拔牙前后要注意稳定血糖,并防止拔牙后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