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如何监测血糖及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患者而言,自我血糖监测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血糖监测,我们能够了解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血糖监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来进行,其中检测血糖更为准确,若无法检测血糖,尿糖检测可作为参考。
血糖的自我监测对于改善治疗的安全性和质量至关重要。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是必需的。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更是必不可少。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建议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应定期(每年1~2次)检查患者的自我监测技术,以确保其准确性和质量。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或其他并发症需要增加血糖监测的频率。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被视作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在自我血糖监测过程中,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牢记。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进行血糖监测。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应监测血糖3~4次。在生病或剧烈运动前,应增加血糖监测的频率。当血糖值超过安全范围时(如血糖>20mmol/L),应同时检测血酮或尿酮体。至于检测时间,每餐前、餐后两小时、睡前均应检测,如有空腹高血糖,还应监测夜间的血糖水平。
也有一些情况下可以相对减少血糖监测的频率。例如,血糖控制良好并保持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而对于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的患者,或者患有其他急性疾病的患者,则需要每日进行血糖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为止。值得注意的是,血浆葡萄糖水平与全血葡萄糖水平有所不同,解释血糖水平时需要注意仪器所检测的是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当无法实施血糖自我监测时,尿糖的自我监测可作为替代方法,其控制目标为阴性。
通过这些自我监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应对糖尿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