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丙氧鸟苷作为一种能够抑制疱疹病毒复制的药物,是治疗CMV性视网膜炎的一线药物。对于成人患者,其用量为5mg/kg,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每12小时使用一次。经过14至21天的治疗,剂量调整为维持剂量5mg/(kgd),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每周五天,终身用药以维持疗效。丙氧鸟苷也可用于玻璃体内注射,每次2000μg,每周两次,或每周一次。由于反复玻璃体内注射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该用法主要适用于严重粒细胞减少、无法耐受全身治疗、以及存在威胁视力的黄斑和(或)视神经损伤的患者。现有的玻璃缓释装置释放丙氧鸟苷治疗CMV性视网膜炎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丙氧鸟苷的全身应用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包括肾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还可能出现肝功能障碍、发热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接受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并密切关注其他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除了丙氧鸟苷,膦甲酸钠也是一种治疗CMV性视网膜炎的药物。其诱导剂量为90mg/kg,通过静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使用2至3周,之后调整为维持剂量90mg/(kgd)。该药也可用于玻璃体内注射,诱导期每次注射剂量为2400μg,每周两次,维持期为每周一次。膦甲酸钠也可能引发肾功能障碍、嗜睡、易怒、头痛和癫痫等副作用。
西多福韦也是一种治疗CMV性视网膜炎的药物,其诱导剂量为5mg/kg,通过静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使用两周,之后调整为每两周一次。该药物可能导致肾功能障碍和葡萄膜炎的发生。
(二)预后
患者的全身预后主要取决于其免疫状态。某些机会性感染可能是致命的。而视力的预后则取决于炎症是否能得到持续控制。CMV性视网膜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差。由于免疫状态和炎症控制的复杂性,每个患者的预后都会有所不同。对于患者来说,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