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对于多动症这一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疾病,其危害之深不容小觑。背后的成因也是多元且复杂的,值得每位家长的高度关注,以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英文简称MBD。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发生率较高,大约在5%至10%之间。这种疾病的高峰就诊年龄为8至10岁,且男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
多动症的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情绪不稳等。患儿在学习上也会遇到困难,但智力发育是正常的。进入青春期后,症状会有所减轻,但可能出现自卑、情感抑郁和破坏行为等新的困扰。一部分患儿的症状可能会延续至成年期。
关于多动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可能是胎儿或婴幼儿时期发生了轻微的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如母亲孕期风疹感染、药物摄取、早产、产钳导致的脑损伤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另一方面,可能是大脑皮层生理功能异常,比如觉醒不足或过度。部分儿童可能具有家族性倾向,与神经递质的遗传性缺陷有关。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不良的育儿方式,长期忽视或过分溺爱都可能影响儿童的行为习惯。
对于多动症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要充分理解儿童的好动性是他们的共性,对待他们不必过分严厉,只要将其活动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即可。教育方式要因势利导,注重培养注意力,强调规律的生活作息。行为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主要通过提供奖赏性条件反射疗法来强化患儿的非多动行为,减少多动行为的发生。帮助父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改变养育方式,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在必要的情况下,药物治疗也是可选的方案,但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多动症是一种需要关注和理解的疾病。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措施来帮助患儿克服障碍,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