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怎么办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一个独特的妊娠疾病,悄悄地在孕妇的肝脏中滋生。这病症有时被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或妊孕期肝胆汁淤积症,其专业术语为ICP或OC,给孕妇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肝脏中,胆汁默默地进行合成,然后通过胆管流向小肠。这个过程中,胆汁起到了帮助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当孕妇患上产科胆汁淤积症时,流向小肠的胆汁就会减少,导致胆汁盐在血液中积累。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便是皮肤瘙痒,这种症状在夜间尤为严重,使孕妇难以入睡,倍感疲劳。瘙痒通常从手掌和脚底开始,然后可能蔓延至全身。一些孕妇会感到难以忍受,不断抓挠,甚至抓破皮肤。分娩后的一两周内,这种症状通常会完全消失。
那么,哪些孕妇容易患上产科胆汁淤积症呢?全球各地的女性都有可能患病,但比例各不相同。在智利,这一病症较为常见,而在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兰外的欧洲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如果孕妇有OC的家族史,那么她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在中国大陆,产科胆汁淤积症多见于南方,如四川、广东等地,而北方则较为少见。
如果孕妇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应考虑产科胆汁淤积症的可能性。但诊断这一病症前,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瘙痒的原因,如妊娠期间的皮肤拉伸和妊娠纹。只有排除其他原因后,才能确诊为胆汁淤积。
患有产科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其胎儿在出生前死亡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胆酸有关,因为胆酸有可能通过胎盘损害胎儿细胞。胆酸可能在胎盘绒毛外沉积,使绒毛间隙缩小,或是胎盘本身的问题导致胎儿突然缺氧。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有两种药物可供选择。熊去氧胆酸可以消除或缓解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和胆酸指标正常。激素类药物(主要是地塞米松)也可以考虑使用,但使用时需密切观察。一些外用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也可以起到缓解作用。由于产科胆汁淤积症的孕妇产后可能会出血,一些医院会让孕妇口服维生素K以防出血。对于胎儿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在其肺部成熟、适应宫外生活后尽快分娩。一般建议在怀孕35-38周进行引产,以降低胎儿死亡的风险。如果等到怀孕40周再分娩,风险就会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孕妇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确保母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