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药物性肝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药物与肝脏的故事:深刻洞察药物性肝病的各种面貌
药物,它们治愈疾病,缓解疼痛,但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请自来的“副作用”药物性肝病。当我们谈论药物性肝病时,我们是在描述药物如何与我们的肝脏相遇,以及这种相遇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
急性药物性肝病是最常见的药物副作用之一。它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其临床表现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似:你可能会经历发热、食欲不振、疲劳、恶心等症状。黄疸的出现和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正常值的2至30倍)进一步表明了肝损伤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反映了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度患者,停药后可能在数周至数月内恢复。对于严重患者,可能会面临暴发性肝衰竭、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的威胁,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急性药肝通常以过敏反应为主,伴随着发热、皮疹、黄疸等症状。淋巴结肿大和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及ALP的轻度至中度升高也是常见的表现。药物接触的时间通常较短(4周内)。
某些药物性肝病表现为胆汁沉积,主要症状包括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等。ALP明显升高,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34至500μmol/L)。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3个月至3年内恢复。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胆管消失,进展为慢性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胆管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从无症状到肝功能衰竭不等,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似。血清转氨酶和GGT的升高可能最终导致肝硬化,伴随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药物性肝病需要综合考虑服药史、临床症状、血液肝功能检查、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果。在诊断前,我们必须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包括剂量、用药方式和持续时间等。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肝病原因,如病毒性肝炎等。对于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的询问也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过敏引起的肝病的诊断标准包括:服药后1至4周出现肝功能障碍、主要症状如发热、皮疹、黄疸等、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在发病初期上升(达6%以上)、阳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早期肝活检有助于识别病变类型并了解肝损伤程度。
药物性肝病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在享受药物治疗带来的益处的我们也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对我们的肝脏的影响。只有深入了解药物与肝脏的交互作用,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肝脏,确保药物疗法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