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万灵丹?咨询药师避免过量
揭示国人用药习惯:止痛药的误区与正确认知
近日,食品药物管理署公布了一项关于国人用药行为的调查结果,其中关于国民对止痛药的使用习惯引起了广泛关注。调查发现,虽然国人频繁使用止痛药,但近2成的民众在用药时并不区分症状,不论头痛、牙疼、感冒还是生理期不适,都使用同一种药物。这一现状揭示了国人在正确使用止痛药方面的认知亟待加强。
陈俊良药师对此现象表示担忧,他解释道,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疼痛都可以通过服用止痛药来解决。不同的疼痛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盲目使用止痛药可能无法改善病情,甚至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市场上常见的止痛药主要分为两类:乙酰胺酚类和非类固醇类抗发炎药物。乙酰胺酚类如普拿疼,主要具有止痛和退烧效果,但没有消炎作用。这类药物虽然对胃肠副作用较小,但过量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非类固醇类抗发炎药物则具有消炎作用,适用于轻微的发炎、疼痛等。但患有胃溃疡、胃肠及肾脏疾病的人需谨慎使用。
药师指出,药物并非万能,任何止痛药都需要遵循建议剂量,正确使用。过量使用或滥用药物不仅无法缓解疼痛,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民众在购买使用时,应注意药品的许可证号,确保用药安全。
对于市面上的成药,如普拿疼、感冒糖浆等,虽然不需要医师处方就可购买,但购买前建议告知药师不适症状,药师会提供必要的用药信息。这些成药其实是“指示药”,民众在购买时需特别注意外包装上的标示。
陈俊良药师进一步强调,止痛药并非万能药,只能暂时缓解疾病症状,不能过度依赖。正确使用止痛药才能迅速缓解疼痛,保障用药安全。若身体持续疼痛,应寻求专业医师诊治,找出疼痛原因对症治疗。
在此呼吁广大民众,若有用药需求,务必先咨询医师或药师,避免用药过量的问题。正确使用药物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表现。若盲目依赖止痛药,可能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加重病情。希望每位国民都能了解并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