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模式快速切换“平疫结合”病房有效节约资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五期大楼的全新“平疫结合”病房正式投入使用。这座现代化的大楼拥有超过五百张的床位,其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均体现了国家卫健委的指导原则。
走进这座大楼,你会发现每个病房楼层都配备了高科技的隔离门和正负压装置。这些设施如同隐藏开关,可以在必要时迅速调整功能布局。在常规状态下,这些设施并不显眼,而是作为日常医疗服务的一部分默默守护着患者的健康。
根据《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的规定,新建的“平疫结合”区需要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机电系统配置等方面做到“平疫结合”,满足结构、消防、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规范与标准要求。在此背景下,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平疫结合”病房区域应运而生。
实地探访后不难发现,该医院的“平疫结合”病房区域以护士站为中心,空间被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区域。这里配备了三组不同功能的电梯和两套新风系统,每间病房都装有排风设备和过滤装置。这一精心设计的布局旨在确保在疫情发生时,可以迅速将普通病区转换为隔离病区,满足疫情救治的需要。
据了解,如果出现疑似或确诊的病例,可以通过专门的污染电梯将患者转送至过渡病室进行隔离。只需关闭过渡病室与病房其他区域之间的隔离门,即可形成微负压状态,确保其他病房的正常使用不受影响。而在大规模疫情爆发时,只需关闭病房区域与工作人员区域之间的隔离门,整个病区即可切换为隔离病区。这时,通过设立第一、第二、第三缓冲区,可以形成有压力梯度差的区域,有效避免污染空气向清洁区流动,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当这些缓冲区实现负压状态时,“污染区”的病房也会同步启动独立排风装置,形成微负压状态。这样,污染空气在经过过滤装置的过滤后,将被安全地排放到大气中。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医院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也展现了科技与人性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