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锦囊:西红柿草莓为什么不好吃了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西红柿和草莓,总让人怀念起传统品种那独特而纯正的味道。许多人都在疑惑,为何现在的西红柿和草莓失去了往日的美味?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让我们从西红柿说起。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为了满足运输、储存和提高产量的需求,欧美市场上出现了颜色鲜艳、硬实但味道缺失的西红柿新品种。这一趋势随着超市的普及,也被我国的种植者所采纳。口感良好的西红柿往往含有丰富的糖分,这是其味道的关键所在。高产量的西红柿植株往往无法为果实提供足够的糖分,这是导致新品种西红柿口感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含糖量,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克里在实验中发现了另一个影响西红柿口感的关键因素香叶醛。这是一种在大量含有六个碳原子的挥发物中,对西红柿口味具有影响力的物质。与老品种相比,新品种西红柿的香叶醛含量以及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含量都较低,这也是造成其口感不佳的重要原因。
再来说说草莓。草莓作为每年最早出现在市场上的水果,尤其是春节期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草莓的颜色来源于其含有的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而其甜味的来源则是果糖和葡萄糖。草莓的成熟过程是由植物生长素控制的,但其味道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此。味道好的草莓含有超过350个挥发性的化合物,其中一些成分如4-羟基-2,5-二甲基呋喃酮等为其赋予了香味。
在培育草莓新品种时,研究人员更注重果形、外观和抗病能力。追求这些指标往往导致失去原有的一些好基因和味道。人工栽培的草莓品种往往没有野生草莓含有那么多的香味成分和一些额外的成分。例如,野生草莓还含有α-蒎烯、β-月桂烯等成分。
西红柿和草莓口感的变化并非偶然,而是与种植者的培育目标、市场需求以及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有关。当我们为失去传统品种的优良口感而惋惜时,也可以期待通过科技手段,培育出更加美味的新品种。在选购这些水果时,我们也要学会辨别,选择那些更接近自然、未经过多干预的果实。毕竟,健康饮食,从选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