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心肌梗塞 针灸食疗改善症状
冬季是心肌梗塞猝死的高发季节,而夏季高温炎热,因激烈运动导致心肌梗塞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如何防止病情恶化?除了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法,针灸和食疗等中医手段也能调整体质,有效改善心肌梗塞症状。
每年在台湾,近万人会突发心肌梗塞。令人警惕的是,许多病患者在发病前并未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甚至毫无征兆。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骤,可能造成瞬间死亡或留下残障,因此事前预防与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天气极端、年纪增长、抽烟、三高和肥胖等因素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险因子。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果在稍微用力时感到胸闷、气短,或者在爬楼梯时上气不接下气,可能心血管出现了问题,需要特别小心。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心肌梗塞被称为“心痹”。调理气血以及心、肝、脾、肾等器官是中医治疗的出发点。当这些器官功能恢复正常,气血循环畅通,心脏病的症状自然会得到缓解。
中医治疗心肌梗塞分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心气不足、阴血亏损及心肾阳虚等五种类型。但每种证型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食疗和针灸也是减轻心绞痛病情的有效手段。比如,用猪瘦肉配合三七末蒸食,或者刺激某些穴位如膻中、内关等,都能达到通经络、调气血的效果。
根据临床观察,中医治疗心肌梗塞多采用注重益气、温阳、养阴、补气、理气、活血、化瘀、痰的中药。这些中药能够降低血压、血脂、清理血管,从而打通阻塞的血管。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西医治疗更为迅速有效,而中医则在患者出院后的调养中发挥逐瘀通络、补气养血的特长,防止术后再度发作。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除了接受治疗,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也同样重要。避免情绪激动、冷热刺激,积极治疗高血脂和糖尿病,控制体重、限酒、保持大便通畅,加上适当的运动,才能有效远离心肌梗塞的威胁。
《中医治心肌梗塞 针灸食疗改善症状》由网友『时间从来不等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根据自身情况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