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招缓解心痹

健康知识 2025-04-16 09:24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慢性心功能衰竭在中医领域可归为“心痹”、“心水”、“水肿”、“心悸”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全身性症状如水肿、尿少,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纳呆、恶心,以及精神症状如失眠、嗜睡等。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胸症状如心悸、怔忡、胸闷,以及紫绀、颈静脉怒张等体征。对于存在既往病史如心力衰竭发作、发热、关节痛、咳嗽咯痰、胸闷胸痛、高血压等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心功能衰竭的可能性。

从中医角度来看,慢性心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在于真阳虚衰、元气不足以及水饮停留。针对这一病理特点,温阳、益气与利水化饮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在温阳方面,治疗心力衰竭需温振元阳,而非一般温肺、暖肝等。附子被公认为温阳主药,其功效无可替代。干姜、肉桂或桂枝虽有一定作用,但最好选用安全有效的孰附子,常用剂量为10-20克。

在益气方面,治疗心力衰竭需大补元气,人参成为首选药物。红参、白参、党参、太子参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剂量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分别为10克、15克、30克。黄芪虽能益气,但对心衰来说,其功效略逊于人参,但在水肿明显或气虚血瘀时仍可选用。

利水法的应用则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而定。缓和的通阳利水和温阳利水适用于较轻病情,而峻猛的泄水逐饮则适用于病情较重时。无论哪种方法,都应避免伤阴。慢性心功能衰竭出现水肿时,基本病机在于阳气虚衰不能利水,因此通阳利水是最常用的方法。代表方剂如五苓散和苓桂术甘汤。

针对慢性心功能衰竭的基本方剂包括熟附子、人参或太子参、黄芪、葶苈子、丹参、益母草、炙甘草等。根据具体症状,如尿少、浮肿、心悸等,可以适当加减药物。

对于患者而言,休息静养是首要之务,限制体力活动,必要时绝对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忌盐饮食,避免克伐肾气。防止寒冷以免肺部感染,加重心衰。

对于慢性心功能衰竭这种严重疾病,中医治疗注重温阳益气利水,同时患者也需注意休息饮食等方面的调养。

上一篇:坐月子牙龈上火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