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最好采用坐便器或蹲下小便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逐渐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也开始逐渐衰退。在这个过程中,尿道括约肌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其退化现象较年轻时更为明显。特别是在男性群体中,尿道的特点在于其相对较长的长度,大约15至20厘米,分为尿道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分。其中,尿道前列腺部被前列腺所包裹,长度约3厘米。当中老年男性进入这一人生阶段后,前列腺肥大的问题愈发普遍。
由于尿道较长且存在弯曲,许多中老年男性在排尿时常常会遇到尿等待、尿滴沥及尿不尽等烦恼。即便使用最好的药物,也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难以根治。下蹲排尿法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下蹲排尿,可以增强腹压,使得尿液更顺畅地排出,减少在尿道中的存留,有效解决了因排尿不畅带来的困扰。
更重要的是,下蹲排尿还有助于减少男性老年人常见的排尿性晕厥的发生。排尿性晕厥大多发生在半夜或清晨及午睡后起床排尿时。睡眠时,人体的迷走神经活跃,全身肌肉放松,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若此时突然站立,可能会因迷走神经活力的突然降低,导致调节控制血压、心率的神经反射弧发生障碍,从而引发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短暂的晕厥。
膀胱在睡眠过程中积尿较多,在迅速排空时也可能引起心动过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晕厥。老年人最好采用坐便器或蹲下小便,避免直立排尿带来的风险。
除了解决排尿问题,下蹲排尿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做提肛运动。这一动作可以锻炼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加速肠内废物清除,减少中老年人便秘的发生。调查资料表明,下蹲排尿的男性的肠癌患病率较站立排尿者降低40%。蹲位排尿还可引起一系列肌肉运动及其相关反射,对中老年男性的运动、循环、神经系统等都有益。
中老年人在下蹲排尿后应缓慢站起,避免过快站立而诱发晕厥摔倒。体弱者最好扶着墙壁或其他支撑物,以免受到意外损害。下蹲排尿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身体健康,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