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竟致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慎防骨质疏松症
医学聚焦: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何羿婷教授解读强直性脊柱炎与骨质疏松的隐形危机
当谈及强直性脊柱炎,许多患者首先联想到的是脊柱的竹节样改变。在这一疾病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种“隐形杀手”骨质疏松症。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强直性脊柱炎(AS)的患者,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揭示这一隐患。
案例警示:洗澡时的意外骨折
杜林,一位AS患者,病程已近10年。除了偶尔的晨起腰痛,他并未感到其他不适。一次外地出差时,他在酒店浴缸内滑倒,竟然发生了骨折。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他的骨质疏松情况非常严重。
这并不是个例。事实上,AS患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那么,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呢?
解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进展性的慢性炎症性骨关节病,主要影响脊柱、骶髂关节及髋关节等中轴关节。该病特点为新骨形成、脊柱和骶髂关节的僵硬化,可能导致患者脊柱畸形、骨关节痛及残疾。而骨质疏松症是AS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即使在疾病早期,也可能导致脊柱骨折和破坏。研究显示,全球有40%-60%的AS患者在关节强直僵硬的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表现
主要的症状包括疼痛、压痛、胀痛和功能障碍。患者还可能出现畸形、骨擦音和反常活动等症状。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等畸形。
为何强直患者易患骨质疏松?
AS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在青年、中年阶段及发病早、中期就已可能出现腰椎和股骨骨密度的减低。这可能导致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害等并发症。虽然具体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性别、治疗方法、荷尔蒙失调、病程以及减少的物理活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
如何检查强直性脊柱炎?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双能X射线、CT和MRI。而对于骨密度的检查,单能X线吸收法及双能X线吸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准确性较高,是确诊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仅要关注脊柱的竹节样改变,还要警惕悄无声息的“隐形杀手”骨质疏松症。及早检查、及早预防,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深入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全方位解读与中医特色疗法
在医学实验室的繁忙走廊中,一系列的血尿常规、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检测正在进行,它们都在着一种疾病的线索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对于患者而言,它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那么,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呢?让我们深入一下。
一、现代医学疗法与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类、降钙素、雌激素、雄激素甲状旁腺素等药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骨质疏松症和异位骨化常常相伴而生,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在发生广泛性骨质疏松的脊柱周围已经出现了软组织骨化及新骨生成,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中医视角下的强直性脊柱炎:病因与疗法
在中医古籍中,强直性脊柱炎被称为“龟背风”、“骨痹”等。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肾虚是导致骨损、骨蚀、骨痿的主要原因。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导致化源不足,失养,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而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机制在于肾督阳虚,寒邪深侵。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的何羿婷教授师承焦树德老教授的“补肾强督”大法,以此为理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何主任率领的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以续断、补骨脂、淫羊蕾、骨碎补等多味中药组成的方剂,具有补肾祛寒温督,强筋活血壮骨的功效。
三、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
临床案例显示,补肾强督方剂不仅能有效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还能改善骨质疏松,提高患者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增强肢体关节功能,控制疾病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方法使部分患者的骨赘形成有了明显的影像学改善。何羿婷主任强调,“补肾强督大法”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既抑制了骨化发展,也抑制了骨丢失,使骨质变化朝着强骨健骨的良性方向发展。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困扰许多人的疾病,现代医学和中医都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深入这一疾病的我们也了解到中医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理念。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疾病,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