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中医称要把握好五个平衡
夏季养生:顺应阳气旺盛,平衡内外
夏季,从立夏到立秋,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旺盛,皮肤毛孔开泄,通过出汗调节体温,以适应暑热的气候。那么,如何在这个季节养生呢?
一、精神平衡松而不懈
夏季养生重在养阳而贵在平衡。精神上的平衡首先要做到松而不懈。松静是一种安泰宁静的心绪,心静自然凉。任何时候,精神上的不振作都有害于健康,因此应该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努力学习、工作,并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二、饮食平衡清而不淡
饮食安排上,要多吃新鲜蔬菜、瘦肉、时令水果等,以清为主,但也要重视摄入奶类、蛋类和肉类食物。为了解渴应多饮白开水。
三、环境平衡凉而不寒
夏季的致病因素既有暑热,也有寒湿。一方面要力求清凉,避免高温中暑;另一方面要严防风寒,避免冷饮病、电扇病、空调病的发生。
四、锻炼平衡减而不断
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太阳落山时。
五、睡眠平衡缺而不少
夏夜难眠,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入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以实现睡眠的昼夜平衡。
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防暑邪、防湿邪与保护体内阳气。在盛夏要防暑邪入侵,暑为夏季的主气,容易耗气伤津。长夏则要注意防湿邪,湿为长夏之主气,我国不少地方尤其南方湿热并行。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避免过于避热趋凉导致阳气受损。
具体措施包括精神调养、饮食调整、环境适应、锻炼适度以及睡眠充足等。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心静自然凉;饮食方面要清而不淡;居住环境要凉而不寒;锻炼要减而不断;睡眠要缺而不少。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夏季养生不仅仅是避免疾病的发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健康态度的体现。我们要顺应夏季的特点,平衡内外,做到养生与生活的和谐统一。盛夏时节,酷热难当,此时心的功能状态对人体一切机能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夏季养神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精神活动与心的功能紧密相连,互为影响。那么,如何确保精神饱满,焕发活力呢?
要有一个明确的精神寄托。只有设立了目标,才能激发我们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困难,产生自觉的活动和积极的情感。这种精神寄托可以是我们的事业、家庭,或是任何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的事物。
陶冶性格也至关重要。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审视自我,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称心、不如意。微笑是应对困境的利器,也是我们应具备的涵养。
保持有事可做的状态,让精神有所寄托,避免空虚。良好的精神修养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当我们做到这些,精神自然会饱满,自然会对每一天都充满热情。
夏季,饮食调养同样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在饮食中补充足够的营养以应对炎热的气候。
我们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每天的供给量要达到100克左右。鱼、肉、蛋、奶和豆类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夏天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也会增加。我们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等富含维生素C,而维生素B族则主要存在于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和瘦肉中。
水和无机盐的补充也是夏季饮食的关键。少量多次的饮水有助于排汗,减缓人体水分蒸发。要根据出汗量来补充钠和钾。
夏季饮食还应注重清热、利湿。苦瓜、鲜桃、乌梅等食物都是夏季养生的好选择。
最后要讲的是喝水的学问。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大渴时也不宜过量饮水。睡前不宜多喝水,以免影响睡眠质量。而晨起喝水则有助于健康。
除了以上的养生方法,夏季养生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夏季养生切记不要“以冷抗热”。夏天气温高,人体散热主要依赖汗蒸发。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夏季养生保健方法。夏季喝什么汤对皮肤最好?这也是一个值得的话题。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护肤品都含有化学物质,或多或少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而通过饮食来养颜则是更为持久和健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