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偏低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怎么办

健康知识 2025-04-18 11:37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深入的奥秘之旅

嗜酸性粒细胞,源自内的CFU-s,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阶段的逐步分化,最终成熟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这些细胞较为少见,仅占0.5-5%。虽然它们在外周血中的比例较低,但它们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基本无杀菌功能。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这些细胞释出的颗粒,并分泌组胺酶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实验证明,它们还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来源多样,包括来自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的组胺,以及来自补体、致敏淋巴细胞、寄生虫、某些细菌和肿瘤细胞的趋化因子。这些因子均可引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百分率很低,因此采用直接计数法更为准确。

[原理]部分稀释液能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细胞,并着色嗜酸性粒细胞。将这些细胞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参考值]为(0.05-0.5)×10^9/L

[临床意义]

1. 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会出现生理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变化。这些变化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患、某些传染病以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在一些罕见的病症如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嗜酸粒细胞可能高达90%以上。

3.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出现在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等情况中。

除此之外,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还有其他应用:

1. 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如急性感染时,若嗜酸性粒细胞不减少反而增多,可能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反之,嗜酸性粒细胞的重新出现和增多可能是恢复的表现。

2. 预测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手术后或大面积烧伤后,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可反映病人的恢复情况。

3. 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通过注射ACTH或肾上腺素,刺激肾上腺皮质,然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以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虽小,却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它们的计数原理和临床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及其解读

在医学的世界里,每一个细胞都有其独特的角色和重要性。嗜酸性粒细胞作为其中的一员,其数量的变化往往成为身体某些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今天,我们深入解读嗜酸性粒细胞偏低背后的含义。

让我们了解在正常情况下的嗜酸性粒细胞变化。当注射ACTH或肾上腺素后,正常的生理反应应该是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较注射前减少50%以上。这是身体对于激素刺激的正常反应,无需过多担忧。

当垂体前叶功能出现不良状况时,嗜酸性粒细胞对于直接刺激的反应会下降,而对间接刺激则可能不下降或下降很少。这意味着垂体功能的异常可能影响到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或分布。

相反,垂体功能亢进时,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刺激,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都可能大幅度下降,达到80-100%。这种情况可能是身体某些激素分泌失衡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更为特别的是,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而垂体前叶功能正常时,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刺激,嗜酸性粒细胞的下降都不到50%。而在艾迪生病(Addison病)的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下降不到20%,平均仅下降4%,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重要线索。

那么,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到底说明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可能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等有关,而其减少则可能与伤寒、副伤寒、术后状况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

以上解读只是基于细胞数量变化的一种初步判断,真正的健康状况还需要结合其他医学检查和数据来进行全面评估。如果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疑问,建议及时就医,获取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您能够更好地理解嗜酸性粒细胞偏低这一指标背后的含义,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