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儿时期,我们的需求往往通过简单的哭闹就能得到满足,无需言语,父母便能洞悉我们的需求。随着我们的成长,这种获取关注和照顾的方式已不再适用。尤其是在我们遭遇情感挫折时,内心渴望得到治愈和安慰,而最好的治疗者往往是我们所深爱的人。那么,在爱情中的心理学究竟是什么呢?读心术又该如何解读?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试管婴儿网的视角,一同。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会被什么样的人所吸引,以及这段亲密关系的维护,都与他从小成长的背景息息相关。当感情被触动时,我们进入恋慕、含情对视,都希望能够将最好的献给对方。而当不在彼此身边时,我们会感到焦虑、不安。
恋爱中的亲密关系,其实是我们内心对于过去与现在情感需求的投射与映射。人们往往在恋爱中有两个基本心理需求:一是被无条件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占据首位。内心越空虚或越不成熟的人,越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自己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中,他们开始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心理越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越是加倍;过去受的伤,往往要在现在的爱情关系中加倍讨回。
例如,过去在家中常被忽视的人,现在会要求伴侣不断给予自己注意力;过去被严格管束的人,现在则会要求伴侣信任自己,给自己更多空间。当我们互许终身时,往往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我所需要的,对方却不能给予?在爱情中,我们的心理往往会退化到婴孩时期我们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父母就应该知道。但现实是,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或处罚对方来强求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方式,往往是行不通的。
心理学中的“移情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将过去生命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这个人身上,或者是在过去的那个重要人物身上未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在现在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很多人在爱情的迷宫中迷失方向,其实是因为从小在某一方面心理上的匮乏。一旦得到相关的满足,无论时机是否合适,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陷入爱情的陷阱。例如,有的女士在家中排行第四,从小常被忽视。当她走失时,父亲并未察觉。她渴望得到父亲的珍爱,但未能如愿。当她在研究所时遇到一位年近半百、充满慈父形象的教授并开始注意她、欣赏她时,她觉得自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教授。她并非有意破坏别人的家庭,却在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成为了婚外情中的第三者。许多外遇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每个人都情有可原,他们并非十恶不赦,而是如同你我一样充满了人性的软弱。
爱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涉及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和过去的经历。通过心理学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爱情中的行为,并找到正确的方向来处理问题,避免在复杂的情感迷宫中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