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放化疗、肿瘤电场治疗“四驾马车”
脑胶质瘤,这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深、危害严重,被划分为Ⅰ至Ⅳ级,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为恶性程度最高的Ⅳ级脑胶质瘤。面对这一生命禁区的挑战,我们如何治疗?未来又有哪些新的希望?近日,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毛庆教授和刘艳辉教授,为广大网友进行科普介绍。
手术精度与科技诊疗:脑胶质瘤的挑战与机遇
脑胶质瘤以其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令人畏惧。大部分肿瘤生长在大脑功能区,容易导致神经功能的损伤。由于其在精密的大脑中呈浸润性生长,切除难度极大。毛庆教授指出,手术的目标是在保证神经功能与完全切除肿瘤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极高的操作精度。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影像定位、术中导航、实时影像技术等,它们为手术操作提供实时观测、引导和保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
在脑胶质瘤的整个诊疗过程中,科技手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刘艳辉教授介绍,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评估,包括核磁共振、影响评估等初步检查,以及详细的肿瘤功能、结构、代谢等方面的评估。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帮助细化方案。手术后,还需要病理科的专业分析以及放化疗等后续治疗。
“四驾马车”携手共进:提升脑胶质瘤治疗水平
新的治疗方式肿瘤电场治疗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其原理是在中频电场的作用下,破坏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不干扰正常细胞。毛庆教授指出,肿瘤电场治疗与手术、放疗、化疗结合,已成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推荐治疗方案。
突破生命禁区:丘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中心在深部肿瘤的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丘脑部位的手术被认为是神经系统中难度极高的手术之一。但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心已经实现了深部病变与浅部病变同样的治疗效果,甚至高级别的丘脑脑胶质瘤也能得到有效治疗,让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刘艳辉教授表示,中心已经建立了全面的多学科会诊模式(MDT),通过多科室的协同合作,形成程序化、多视角的诊疗系统。中心还有严格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针对不同级别的肿瘤采取相应的规范流程。
脑胶质瘤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科技的进步和医生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通过高精度手术、科技化诊疗、综合治疗以及多学科协同努力,我们定能在攻克这一生命禁区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