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民生视线)

健康知识 2025-04-18 23:47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展现人文关怀的暖心工程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位特殊的旅行者已经准备好踏上他的旅程。他名叫杜鹏,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电动车配装的轮椅。今天,他要前往丰台区的汇爱大厦,分享他的生活重建经验。他所依赖的,不仅仅是日益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杜鹏的旅程从北京朝阳区的家中开始。他的日常出行,如同一次,而如今,这场变得异常顺利。从地铁站的坡道、直梯,到车厢的高度,再到缘石坡道的“零高差”,每一步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地铁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回望过去,杜鹏曾因为环境的障碍而困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让他有了重新世界的勇气。如今,他可以平等、便捷地融入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喜悦,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

数据显示,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市累计改造公交枢纽、公交站台、地铁站、公共停车场超过2000个。全国的老旧小区改造也如火如荼,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像杜鹏一样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便利。

除了硬件设施的无障碍化,信息无障碍建设也在加快推进。聋听交流系统、公交接驳无障碍导航等技术的应用,让残疾人在获取信息、出行等方面更加便捷。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的市民中心,听障人士蒋鹏就通过聋听交流系统轻松完成了业务办理。

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需求,我国不断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残疾人出行、养老等需求。这不仅提高了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从杜鹏的轮椅之旅,到蒋鹏的业务办理,再到全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项项具体的工程,更是社会的包容和进步。未来,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宁波公交导盲系统照亮视障者的出行之路

在浙江省宁波市,一项创新的公交导盲系统正在为视障乘客的出行带来曙光。只需一部手机,下载特定的应用程序,视障乘客便能轻松乘坐公交车。“下班车即将进站,支持导盲、支持轮椅……”在6月底,这一公交导盲系统在宁波389路公交车上率先试运行。

这一系统的运行,无疑为视障人士提供了一个出行的便利渠道。他们只需根据语音提示选择上下车站,便能实时收到语音提醒,而公交车的外置喇叭也会同步播报,确保视障乘客不会错过任何一站。宁波市公交集团镇海公司经理周薇表示,这是宁波首条装有盲人导乘系统的公交线路,为视障人士提供了精准的公交助乘服务,使他们的出行变得更为顺畅无阻。

而这只是无障碍环境信息化的一部分。薛峰,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的总建筑师,指出支持手语与语音的转换设施、公交接驳无障碍导航、电子盲道以及无障碍数字地图等都是无障碍环境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这些设施和服务能够为有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更周全、更便利的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

为了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首批325家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已经完成了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这些改造贴近了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常用的电信服务、出行、购物等应用需求,实现了“一键订票”、“一键叫车”等简易操作,还推出了内容朗读、语音播报、人工直联“一对一”热线等暖心服务,帮助特殊群体共享信息化成果。

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我们必须注重系统化推进、精细化设计、人性化服务以及智慧化赋能。尽管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薄弱环节,如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系的不完善、无障碍设施的质量问题以及信息交流的无障碍薄弱等。

杜鹏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追求“好不好”的体验。他举例说,有些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不合理、建设不规范、管护不到位,如扶手缺少维护、缘石坡道被阻车桩挡住等,都给特殊人群的使用带来不便。

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使社会成员广泛受益呢?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只有通过系统化推进、精细化设计、人性化服务以及智慧化赋能,才能真正实现无障碍环境的全面优化,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便捷、舒适的生活。

上一篇:世锦赛中国队犯规被取消成绩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