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美国抗疫“躺平”遗患无穷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北半球地区的室内活动愈发频繁,这也为新冠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舞台。的疫情指标让美国面临着新一轮的严峻考验。这是一个无比悲痛的现实逾百万美国人因感染新冠病毒不幸离世。对于美国的媒体和专家来说,抗疫路上的“躺平”做法,无疑已经给美国社会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新冠疫情如一面照妖镜,将美国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凸显出美国疫情防控体系的深层次问题。
病毒传播的脚步悄然加剧。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每日新增的确诊病例、死亡病例以及住院病例数量都在上升。真实的感染人数可能远超这些数字,因为许多轻症感染者不再接受检测,而在家中自行检测后也不再上报结果。与此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报道也指出了冬季即将来临之际,新冠病毒可能卷土重来的迹象。废水中检测到的病毒水平上升,为疫情反弹敲响了警钟。流行病学家们忧心忡忡地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超乎预期,一场新的疫情“激增潮”可能正蓄势待发。
面对这场无声的战争,美国的应对策略却令人失望。“躺平”的做法让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过早取消口罩令、隔离感染者等措施,导致大量人群感染,悲剧不断上演。更糟糕的是,人均预期寿命连续两年下降,过去两年的降幅创下了二战以来的新高。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同一个罪魁祸首新冠疫情。与此“长期新冠症状”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劳动市场造成影响的美国却袖手旁观,任由疫情蔓延。这些症状包括消化、呼吸以及神经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如疲倦嗜睡、容易发烧、头痛、呼吸困难等,让许多人备受折磨。
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暴露出的不仅仅是数百万人的痛苦和悲剧,更深层次的是美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缺陷。《纽约时报》的报道揭示了美国在应对新出现的病原体时的混乱和无力。从公众信任度骤降、不实信息泛滥到公共卫生官员与病患之间、联邦与各州之间的严重分歧,这一切都是美国疫情防控体系深层次问题的体现。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指出,新冠疫情的发展取决于如何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变异毒株,但美国对于应该采取什么防控干预措施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
面对这样的现实,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上最富有、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为何在应对疫情时如此手足无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病毒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他本以为美国的缺陷会随着问题的凸显而得到重视和弥补,但现实恰恰相反,目前的准备情况甚至比疫情初期更差。这场疫情不仅是对美国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一次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