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病的病因有哪些?

健康知识 2025-04-19 08:07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被称为骨软化症或骨矿化不足,是一种因新骨基质钙化出现障碍而导致的疾病。这种疾病源于维生素D的缺乏,使得钙、磷的正常代谢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到骨骼的正常钙化。维生素D,作为维持高等动物生命的重要营养素,是钙代谢中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当其缺乏时,可能导致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佝偻病的发生,该病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多发于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维生素D的缺乏呢?

(一)病因

1. 日光照射不足: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促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关键。在冬春季节,由于寒冷天气的影响,人们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或是生活在多雾地区、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高楼林立的环境都会使紫外线照射不足,从而导致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

2. 维生素D摄入不足:这种情况多见于未进食有维生素D强化奶制品的婴幼儿和长期母乳喂养而未及时补充鱼肝油的孩子。婴幼儿的生长速度迅速,相对容易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早产儿、双胎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出生时体内维生素D、钙、磷的储备较少,出生后的快速生长更容易引发佝偻病。对于多次妊娠和长期哺乳的母亲,如果维生素D摄入不足,也容易患上骨软化病。

3. 维生素D的吸收不良及活化障碍:一些疾病如慢性乳糜泻、肝、胆、胰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在老年人中,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降低和肠道吸收率的下降,骨质疏松症可能会加剧。肝、肾的严重病变会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活性。

还有一些特殊的佝偻病如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这些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其中,Ⅰ型是25-(OH)D 1α羟化酶的功能受损,Ⅱ型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1,25-(OH)2D受体损害。某些药物如苯可能会降低血清中维生素D和25-(OH)D的浓度。

(二)发病机制

当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会减少,导致血钙、血磷水平下降。为了维持血钙的稳定,甲状旁腺会分泌增加。这些分泌物会促进破骨细胞溶解骨盐,使旧骨脱钙,让骨钙进入血液。甲状旁腺素会同时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再吸收,导致尿磷增加、血磷降低,血液中钙磷乘积降低。这一变化使得骨骼的成骨过程钙化受阻,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最终引发佝偻病及骨软化病。

如果甲状旁腺反应迟钝,骨钙不能迅速游离到血液中,血钙会进一步下降。当血总钙降至1.75~1.87mmol/L(7~7.5mg/dl),血游离钙低于0.88~1.0mmol/L(3.5~4.0mg/dl)时,可能会出现手足搐搦、低钙惊厥等症状。

维生素D的缺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日光照射、饮食摄入、吸收以及活化等多个环节。了解这些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上一篇: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是多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