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三种检查 揪出坏「心」人
心脏健康关乎生命揪出隐藏风险,用心守护每一刻
俗话说:“冬至圆仔,呷落加一岁。”冬至时分,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不仅代表着岁月的增长,更是对身体的温暖呵护。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汤圆所散发的热气与周围的低温形成鲜明对比,提醒着人们要注意保暖,避免心血管疾病的侵袭。
据卫生署统计,去年全台有1万6513人因心脏疾病离世,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心脏疾病已成为十大死因中的第二位,而冬季更是心脏疾病的高发期,死亡风险是夏天的三倍。新光医院心脏内科主任洪惠风指出,入冬以来心血管急诊病例明显增加,接受心导管手术的患者也增加了二到三成。
许多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前并未出现明显的胸痛症状,甚至毫无征兆。对此,中华民国心脏学会理事长陈志鸿强调,心肌梗塞的发病迅速,难以预测,预防与检查是降低风险的关键。为了早期发现潜在的风险,有三种检查方法值得我们关注。
一、心电图:对于狭心症患者最为有效。通过监测心脏的电活动,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血管阻塞的风险。洪惠风以汽车油管作比,当血管因为油脂堆积而阻塞,就会导致血流不畅。心电图就像是给心脏做的体检,能帮我们揪出潜在的“坏心人”。
二、电脑断层冠状动脉血管摄影:这是一种快速且准确的检查方式。通过静脉注射显影剂,再结合电脑断层扫描,可以清晰地呈现血管的立体影像,帮助医生准确评估血管状况。
三、心脏超音波:主要关注心脏结构。它可以揭示心脏内部的构造,提供关于心脏整体和局部收缩的信息。虽然它无法直接了解血管状况,但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成熟,甚至不需要进行侵入性的心导管检查就能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并未明显下降。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今要方》中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洪惠风表示,即使有了这些检查手段,真正的预防仍需从日常生活做起。
心血管的老化从青少年阶段就开始,因此保护心血管就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洪惠风强调,保持心情愉悦、作息规律是延缓血管老化的关键。对于男女超过一定年龄后,尤其是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的人群来说,更应注意心血管健康。寒冷的冬季虽然会加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只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血管急剧收缩,依然可以享受冬日的暖阳。
心脏健康关乎生命。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结合科学的检查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心脏健康。让我们在这场与时间的竞赛中,为自己的心血管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