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肝炎防治成就显著多方合作探索防治新模式
我国肝炎防治工作的显著进展与挑战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国在不断推动肝炎防治工作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防治技术和能力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由于肝炎感染者的基数大以及疾病负担沉重,肝炎防治工作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介绍,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持续推进肝炎防治工作,特别是在乙肝免疫接种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益于这一措施,成功避免了2800万人成为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大大降低了他们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我国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这一成就是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充分显示了我国在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方面的有效性。
在预防肝炎传播方面,我国积极推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适龄儿童的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均已达到90%以上,实现了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全覆盖。我国在推进诊疗管理规范化方面也不断强化肝炎防治体系建设,及时修订发布防治技术指南,全面防治各类病毒性肝炎。
随着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的不断应用于肝炎及其所致疾病的诊断、治疗,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介绍,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乙肝,但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延缓和阻断病程进展。
肝炎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王宇指出,由于慢性携带者的人群基数大且抗病物尚未得到充分使用,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肝炎病毒携带率下降的幅度趋缓。我国不同地区人群中乙肝和丙肝流行率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依然薄弱,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也有待提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的领导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正在积极促进主导、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为各地提供技术支持,并建立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的闭环管理机制。我国正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全病程管理模式。
为了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目标,我国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展消除肝炎危害行动的试点工作,推动医防结合、治疗与管理结合的新模式。王宇建议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肝炎疾病负担较重的地区开展消除肝炎危害行动试点工作。提高公众对肝炎防治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也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总体而言,我国在肝炎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共建共享的原则,持续营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公众的肝炎防治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迈向肝炎防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