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好大,累了吗?中医师带减压,甩开慢性疲劳症候群
「你累了吗?」这耳熟能详的广告标语,是否触动了你的心弦?
你是否经常感到体力不支,工作尚未到一半,便觉得力不从心?你的声音是否总是需要用力才能清晰传达?夜晚或下班后的你是否常常头痛不已,睡眠似乎无法为你驱散疲惫?即便长时间休息,仍无法摆脱肩颈的僵硬、腰背的疼痛,伴随着莫名的喉咙痛和低烧?如果你被这些症状困扰超过半年,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劳症候群」。
慢性疲劳症候群,常见于二十五至四十五岁的女性,尤其是职场与家庭压力长期难以纾解的人群。适度的压力催人奋进,但过度的压力却让人身心俱疲。在门诊中,我们最常遇到空服员、全职妈妈和职业妇女深受其困扰。当她们的伴侣陪同来到门诊时,我总会强调,要多体谅她们的不易,因为她们的身体正在发出警讯,告诉你她们太累了,压力太大了。
慢性疲劳症候群的主要症状是持续的、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的疲惫感,伴随着一些其他症状,如喉咙痛、颈部肿痛、淋巴结发炎、全身骨节酸痛或肌肉无力感等。情绪与睡眠也会出现障碍,这些症状无法被归类于其他已知的慢性疾病。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上慢性疲劳症候群?我们可以从先天的生理差异和后天的环境压力两方面来考虑。女性在先天上肌肉量较少,体力持久度较差。每月的月经来潮、贺尔蒙的周期性变化和定期的失血,都使得女性的抗压能力相对不稳定。进入职场或成为母亲后,工作时间不固定,身心负荷过重,尤其是空服员和母亲们,受到时差和身心负荷的双重影响,症状更为常见。
中医调理可以帮助维持身体机能,增加抗压性。对于总是感觉疲劳不适,但西医检查却无异常的女性患者,可以尝试中医调理。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时而补养,时而疏肝行气,搭配药材增强体力、促进循环,让身体更能对抗压力。
推荐一种简单的调理方法:用枸杞5克、黄耆2克、合欢皮3克、薄荷1克、天麻2克泡杯热茶。十全大补汤或药膳排骨也是不错的选择。
说到个人经历,我在产后也有慢性疲劳的情形。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加上哺乳,让我产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都感到透支。幸运的是,我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养生调理,补气补血,配合中药如合欢皮、柴胡等改善肝气郁滞和其他症状。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体力逐渐增强,很少生病。当我遇到有相同困扰的女性患者时,会结合月经周期进行调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回馈。甚至有一位原本很难受孕的妈妈经过调养后成功怀上了第二胎。
甘草3克、浮小麦3克、红枣5克等药材也可以搭配使用。无论是广告标语还是真实的困扰,“你累了吗?”都是对我们身体的一个提醒。让我们重视自己的身体需求和压力状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放松身心。面对慢性疲劳症候群时寻求中医调理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忙碌的生活中,压力如同无形的重担,让许多人陷入慢性疲劳的困扰。除了药物调理之外,还有许多自然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活力。
如果你喜欢喝茶,那么可以尝试用枸杞、黄芪、合欢皮、薄荷、天麻等中草药泡茶。这些茶叶不仅能让你头脑清醒,还能减轻身体的紧绷感。对于喜欢甜品的女生,可以用甘草、浮小麦、红枣等制成的甘麦大枣汤,再加入粉光参、当归,不仅口感甘甜,还能提振精神,改善因压力导致的胸闷心悸、疲劳感和睡眠障碍。
对于不同的体质,中医也有相应的处方。例如,逍遥散可以养血疏肝,适合容易紧张的人群;八珍汤加柴胡、合欢皮等则能益气养血,缓解咽喉不适,对疲倦、睡不安稳者尤为适宜。还有清心莲子饮配四物汤等,针对不同症状提供凉补气血、清利头目的效果。
除了药物调理,运动也是对抗慢性疲劳的利器。规律的运动可以让全身肌肉适度放松,促进愉悦荷尔蒙的分泌。我个人最喜欢的解压方式就是运动,无论是看电影、追剧还是购物,都能带来短暂的轻松感。但对我来说,运动带来的益处更为持久。
养成运动习惯是我这几年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氧运动搭配无氧的负重训练,不仅让我身体更加健康,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思维能力。对于女生来说,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踩脚踏车等是较好的起点,之后可以尝试更高强度的运动如有氧舞蹈、拳击有氧等。
泡温泉、泡脚也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中药药浴效果更为明显,药材透过皮肤吸收,达到调理的作用。我喜欢用桂枝、红花等药材煮水泡脚,不仅能减压助眠,还能让手脚变得温暖。
在饮食方面,减糖、减油、减盐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甜食和高热量食物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长期摄入会影响新陈代谢,让人更容易感到疲倦。以蜂蜜、枫糖等代替砂糖,水煮或橄榄油烹调的料理代替油炸、烧烤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抗慢性疲劳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无论是喝茶、运动、泡温泉还是调整饮食,都能帮助我们恢复活力。重要的是要聆听身体的声音,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
摘自时报文化《美女保健室胡心濒的全方位中医调理》一书,作者通过中医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保健建议。如果你感到压力山大,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或许能帮你摆脱慢性疲劳的困扰。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