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太大可以试着哭出来哦
很多人都会发现,职场生活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人们常常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甚至会让人无法承受,需要借助哭泣来宣泄。日本经济新闻曾指出,日本的心理专家认为,当心理压力过大时,哭泣是一种有效的解压方式,有助于身心健康。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看完一部感人的电影后,心情激荡,不禁泪流满面。这种泪水与因为其他原因而流的泪水是不同的。当人们因为情绪而流泪时,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日本东邦大学名誉教授、脑生理学专家有田秀穗进行了一项研究,让受试者观看悲情电影,并观察他们的大脑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约有九成的受试者在观看电影时会出现哭泣的情况。在开始哭泣前的1-2分钟,他们的大脑前额叶区血流量会逐渐增加。到了哭泣前10-20秒,血流量急剧上升,同时心跳和血压也会上升,处于兴奋状态。哭泣之后,血流量开始逐渐降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有田教授认为,人们在看片子时流泪,是因为当看到深具共鸣的画面时,前额叶区活动频繁,发出“流泪”的指令。这是只有大脑发育较为发达的人类才能流下的泪水。
心理测试表明,哭泣后的人们,严峻、不安、紊乱、愤恨等情绪的份额变小。很多人表示,“大哭一场之后,整个人都轻松了”、“哭完之后就神清气爽了”。专家猜测,这是因为情绪性的哭泣后,与放松情况相关的副交感神经会对人体的情绪起主要控制作用。这不仅能让人宣泄压力,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人体状态会趋于平静,类似于晚上快要睡着时的安宁状态。
也有一些人无论压力多大都无法流出眼泪,这种情况反而可能导致人更加感到痛苦难耐。有时工作压力过大、疲惫不堪却又哭不出来,很容易陷入抑郁症风险中。当发现自己有这种情况时,可以尝试寻找让自己流泪的方法。有田教授建议,“看一些能引起共鸣的影片,或听一些与内心有共鸣的音乐,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哭泣,嬉笑怒骂都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上班族因为长时间面对电脑或电话,缺乏与人沟通的机会,表情也几乎一成不变。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这样的人很容易因为沟通和情感表达的减少而患上“情感表达障碍”。一旦大脑皮层处理的信息量大量增加,大脑皮层与控制本能与情感区域之间的功能平衡就会被破坏。
想要从情感表达障碍中恢复过来,最重要的是让人有愉快的体验,有与人沟通的快乐。与亲朋好友相互倾听、表达内心的情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时,压力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让心理问题变得严重。为了防止情感表达障碍症,你可以在每天睡前回顾自己的一天:今天我哭了吗?我笑了吗?这样有助于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心理状况失衡,就能及早调整和恢复。
职场生活中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学会适当地宣泄和调整。无论是哭泣还是其他情感表达方式,都是我们在压力下寻求平衡的方式。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保持心理健康,以更好地面对职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