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向红医生:打生长激素的注意事项-

健康知识 2025-04-21 13:0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个人简介

向红,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委员,以及四川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内分泌学组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员,她拥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与管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她曾进修于北京儿童医院,具备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处理矮身材、性早熟等生长发育问题,以及感冒、咳嗽、哮喘等儿科常见疾病。

生长激素的演变史

生长激素,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关键激素,含有191个氨基酸,具有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功能。从1958年开始,生长激素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代生长激素: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期间,生长激素主要从人脑垂体中提取。但由于产量稀少,治疗剂量不足且存在风险,其使用受到限制。到了1985年,因几起严重的脑病病例,该制剂被欧美等国家的主管当局停用。

第二代生长激素: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使用大肠杆菌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问世。虽然含有更多的氨基酸(总计192个),但其抗体产生率高达64%,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被淘汰。

第三代生长激素: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于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技术,研究者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改进了生长激素的构成,去除了多余的氨基酸。这一技术提高了治疗效果。

第四代生长激素:在20世纪80年代末,采用哺乳动物细胞重组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含有与天然生长激素相近的氨基酸序列(即含有191个氨基酸)。该技术可能引入一种仅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的病毒疯牛病的病原体。尽管这一技术具有潜在风险且成本较高,但目前仍被少数生产厂家使用。

向红副教授对生长激素的演变及其临床应用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她能够结合中西医理论,为儿童生长发育问题提供全面而精准的诊疗方案。对于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患者,她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健康成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长激素的应用在医疗领域愈发广泛。到了第五代生长激素的时代,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我们采用了大肠杆菌分泌型基因表达技术,成功合成了一种生长激素。这种生长激素能够直接分泌于菌体之外,其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与人垂体生长激素完全一致。它的生物活性、效价、纯度和吸收率都极高,在保证治疗成本最低的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这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被众多领先的生产厂家广泛采用。

在之前的2005年以前,生长激素的剂型主要是冻干粉针剂。使用这种剂型时,需要加入注射用水进行溶解,然后在每天临睡前进行皮射。这样的治疗方式让许多孩子感到害怕,因此患儿的依从性较差。

但现如今,我国已经研发出国产生长激素水针剂。这一剂型的出现,极大地消除了家长在溶解药物方面的困扰和担忧。配合注射笔使用,可以使患儿的注射剂量更为准确,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不仅如此,我国还研发出了一周给药一次的长效生长激素。这一创新将每周七次的注射给药变为一周一次,显著减少了患儿打针的痛苦。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让家长和孩子不再为每日的注射而发愁,从而极大地拓宽了生长激素的应用范围。

使用生长激素并非简单的注射即可。在生长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使用生长激素会加速人体的生长,因此在用药期间要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还需要配合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多运动、控制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等。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助于孩子长高。控制好体重,避免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证适量蛋白质的摄入,都是非常重要的。

生长激素的应用为许多孩子带来了长高的希望。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合理使用,遵循医生的建议,配合健康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注:系转载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