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友善
你是否曾问过自己,你对你的生活方式满意吗?你可能会回答,我过得还不错。你会记得昨天为自己做了一顿美食,上周还去了青岛旅行放松身心,今晚还去了健身房锻炼。你甚至对女朋友撒娇,让她帮你捶背。看起来,你对自己挺好的,不是吗?
让我先给你讲一个关于乔治的故事。乔治的生活在外人眼中看似十分美满:拥有高学历、喜欢的工作、刚刚购买的别墅以及深爱的妻子。但乔治自己却感到与自己的生活脱节。他出生在一个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妹妹在16岁时因无法承受压力而结束了生命。每当幸福的事情降临,乔治总会想起妹妹,感到内疚和恐惧。他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完美的生活,也可能隐藏着深层的困扰。
那么,当遇到不幸的事情时,你是如何与自己对话的呢?你是否记得,当钱包丢失、被老板训斥、同事评论你的状态不佳,或者与男友分手时,你是如何责备自己?我们往往在这些时刻对自己更加严厉,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刚买的咖啡洒在了最喜欢的一件白色衬衫上,而这件衬衫是你准备在一个重要展会上穿的。你可能会愤怒地责问自己:“你还能再蠢一点吗?”但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朋友身上,你会安慰她,告诉她这只是个小意外,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自己比对待朋友更加苛刻。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善待自己。你是否曾经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对自己感到焦虑,比如迟到、交通拥堵或者忘记吃早饭?在这些时刻,你是否在心里责备自己,甚至把责任归咎于过去或未来的事件?
真正的痛苦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疼痛的否定和抗拒。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诠释疼痛和痛苦的关系:疼痛×抵抗=疼苦。疼痛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不舒服感,而抵抗则是我们试图摆脱这些疼痛的行为。疼苦是我们抵抗疼痛的结果,是我们给自己附加的生理和心理紧张。
我们往往陷入对过去的悔过和对未来的担忧中无法自拔。例如,你可能会花费数小时的时间思考本应早些卖出的股票,或者在重要考试前担心生病。适度的担心和反思是有益的,但过度纠结于过去和未来只会加剧痛苦。
有一个经典的思考实验你可能听说过:请尝试不要想象一头粉色的大象。当你越告诉自己不要想它,你的脑海中反而越会浮现那个画面。
在我们的生命中,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如何对待这些疼痛决定了我们是否会感受到痛苦。我们越是抵抗和否认所体验到的疼痛,就越会深陷其中。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其他方式来处理疼痛接纳。通过接纳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并找到真正的宁静和平衡。接纳痛苦:疼痛背后的自我之旅
接纳,一个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哲理。当提及接纳,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五个阶段,如同攀登一座高峰,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挑战。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五个阶段,感受接纳的魅力。
第一阶段:厌恶与抵抗
当遭遇痛苦,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厌恶和逃避。就像在路上跌倒,我们厌恶疼痛,想要立刻转移注意力,避开疼痛的源头。
第二阶段:好奇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带着好奇和兴趣面对这些痛苦的情绪、感受和想法。当再次走过熟悉的场所,悲伤和沮丧再次袭来,我们不再选择逃避,而是开始这些情绪背后的含义。
第三阶段:承受的勇气
大约过了两周,我们逐渐从抵抗中走出,开始勇敢地承受这些痛苦。为了梦想、家人和好友,我们选择重新站起来,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仍然感到痛苦,但我们已经学会了承受。
第四阶段:容许与接纳
我们逐渐容许自己体验到的伤心和愤怒。这些情绪时不时地出现,但我们不再抗拒或批评自己,而是静静地观察它们的到来和离去。
第五阶段:友情的拥抱与智慧的发现
半年之后,我们与痛苦和平共处,像是与一位老友相互拥抱。我们意识到,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善待自己。我们甚至开始感谢这段经历,它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和成熟。
接纳,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痛苦,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同情和关爱。当我们选择接纳自己当下的感受,我们就在走向自我同情的道路。自我同情,意味着我们以关心、友善和有爱的态度对待经历痛苦的自己。
在此,分享一个关于自我同情的冥想练习跟恶魔做朋友。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好,双脚脚掌着地。随着每一次呼吸,重复以下三句指祝福我友善地对待自己;祝福我远离疼痛和忧伤;祝福我内心平静。
亲爱的朋友,当不幸的事情发生时,请像对待你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接纳你所有的情绪,因为它们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当你把自己的情绪贴上“不好”的标签并奋力反抗时,你就让疼痛升级成了痛苦。祝福你,从此刻开始,学会对自己友善,接纳所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