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高空坠物(又一起!女婴被砸伤进ICU,高空坠物有多可怕?)
四川一广告牌坠落砸伤女童,再次敲响高空安全警钟!这起事件不仅令人痛心,更是引发了人们对高空坠物危害的深思。
事发当晚,深圳南山蛇口街道的一位母亲抱着仅六个月大的女儿路过望海汇景苑小区时,突遇高空坠落的两瓶洗发水砸向地面。不幸的是,其中一瓶砸中了女婴的头部,导致她遭受重创。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描述称女儿被砸后一度失去哭声,开始颤抖,嘴唇逐渐发紫。
随后,孩子被紧急送往深圳市儿童医院抢救。CT检查报告显示,孩子双顶骨、枕骨骨折,并伴有双顶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双侧顶部头皮血肿。至今,孩子仍未度过危险期,家长担忧未来可能面临的脑损伤。
高空坠物事件屡见不鲜,其危害之大令人震惊。回想起去年发生的类似事件,一名5岁男童被高空坠落的窗户砸中身亡,还有共享单车从高空坠落砸中老人致死的悲剧。这些事件不断提醒我们,高空坠物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类似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一个个生命的陨落,一个个家庭的破碎,都是高空坠物“杀伤力”的见证。人们居住的小区,尽管业主委员会多次呼吁并贴出公告提示,但高空抛物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高空坠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但很多人却忽视了其严重性。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个东西这么轻,能有啥事”或者“扔的时候下面没人”,却没想到一念之差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生活中常见的高空坠物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除了被动脱落的窗户、灯箱等外,还有居民在窗外摆放的物品如杂物、盆栽等因大风吹落或意外碰撞而掉落。对于这些不可预见的危险,无论是行人还是住户,都要做好预防工作。
作为行人,要警惕高空坠物。看到警示牌要绕行,遇到高层建筑路段尽量走有防护的内街。大风、暴风雨天气是高空坠物的高发期,出门时要特别小心观察。
作为住户,也应该做好防护措施。定期检查自家窗户、阳台的搁置物、悬挂物等,确保它们的安全稳固。也要避免从高空抛下任何物品,以免给他人造成伤害。
高空坠物的危害不容忽视,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共同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才能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杜绝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即使是日常照看的盆栽,我们也不应将其置于阳台边缘。对于邻里间的潜在危险隐患,我们同样应保持警惕并及时提醒,必要时上报相关部门。如果建筑物外墙出现松动或脱落的迹象,我们应敦促物业定期进行巡查、维护和检修。
我们不应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任何从高空落下的物体,无论大小,都可能给无辜的人带来灾难。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实际上关乎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全。
回想2014年发生在武汉汉阳区的悲剧,一位女婴被高空坠物砸伤,由于无法确定具体责任人,除了一楼住户外,整栋楼的住户都被卷入这场官司。法院判决表明,如果不能证明自身无过错,建筑物的所有者、使用者或管理者都应承担侵权责任。换句话说,当悲剧发生时,如果我们无法找到肇事者,我们都有可能是责任人。
除了这种“被动”的高空坠物,人为故意从高空扔下的杂物的行为更令人愤怒。这种“主动”坠物造成的物品损坏和人员伤亡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杭州两名孩子从高楼扔下钢管,幸好当时车内无人;还有江苏徐州的三名小学生从14楼扔下石头,导致一名一岁大的婴儿腿部骨折。这些孩子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危险,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远离高空坠物的危险,更要避免他们成为高空坠物的肇事者。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孩子了解高空坠物的危险性,可以让他们观看相关视频,直观感受小物件从高空落到地面的能量。家长要以身作则,避免自己的不良行为影响孩子。物业也需要积极作为,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硬件措施,如安装带锁的纱窗等,来防止孩子高空抛物。
治理高空坠物是一项涉及每个家庭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责任心。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因为被砸伤的可能是我们的家人。我们需要对生命保持敬畏,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在此,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意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并积极参与防治。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娃娃抓起,杜绝高空抛物。我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带来生命的安全与保障。我们也希望所有的物业能积极作为,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个人的安全负责!毕竟人命关天的事不是玩笑。让我们多一份小心谨慎,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与健康!愿所有人都能自由出门、平安回家!让我们共同呼吁转发此文让更多人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并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