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神山”“雷神山”谈起(火神山雷神山分别在哪里)
从“火神山”“雷神山”谈起
当我们提及“火神山”与“雷神山”,想必无数人的心中都会涌现出那段令人振奋的建设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两座医院的诞生,其背后的故事。
在2020年的春节假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奇迹上演了。全网数千万人每天通过视频直播,见证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进程。最多时,超过6000万人在线,包括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情况。
那是一场建设者的狂欢,7000多名来自的勇士们日夜奋战,钢筋与混凝土交织出生命的奇迹。仅仅10天,一座拥有1000张床位的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火神山医院,巍然屹立。这背后,是雷神山医院朋友的全力支持与国产的硬核实力。
回望那段日子,第五届“汇聚新征程,共筑梦想”中国制造日的传播为那段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雷火神山的建造者们回忆起那段时光,仿佛把所有人带回了那个云主管的场景。
面对疫情初期,新冠肺炎病人的床位频频告急,雷霍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挺身而出。他们不仅迅速填补床位的短缺,还为急需的医疗物资提供了保障。其中,氧气的供应尤为关键。
在湖北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肺科医院院长彭彭表示,当时医院的耗氧量超过日耗高峰的10倍以上。面对这一困境,WISCO燃气有限公司紧急采购了5000个氧气瓶,全力支持武汉市的医用氧气供应。
氧气,是生命的希望。在疫情期间,WISCO成立供氧突击队,中国宝武总部下属单位参与了氧气制备、运输、销售以及施工和安装。5昼夜,6批130余人协助火神山和雷神山;24小时全马力,供应约2000立方米医用液氧。网友难以观察到的细节背后,是供氧防疫突击队在寒风中的连续工作,确保氧气供应不断。
尽管有2003年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设计经验,但10天建成一座传染病医院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范泽森表示,这背后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员和物资调配,还需要各部门的默契配合。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床位1000张的火神山医院10天建成,而建筑面积更大的雷神山医院也仅用了15天便投入使用。这一奇迹背后的秘密武器是工业化的装配式建筑与智能施工方式的结合。
春节期间,许多建筑下游工厂已经关闭,工人和材料都供不应求。中建集团接到指令后,迅速整合各单位组成联合队伍,设计、采购、施工并行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利用这种智能施工方式,结合组装的灵活性,几十道工序齐头并进,一线“士兵”在现场快速组装模块化面包车,像搭积木一样搭建房屋。为了保证工程的高效有序,施工方甚至绘制了“每小时”作战图。
高效率的工程建设离不开各种高精度的测量工作,这些工作都依赖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和测量技术。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为两家医院的快速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正如范泽森所说,每一座医院的建成都是一次奇迹的创造。而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我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北斗卫星定位导航引领数百架无人机,将一线医护人员急需的医疗防疫物资精准送达。这一行动不仅凸显了北斗系统的国际影响力,更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与自信。
在雷霍神山医院的建设现场,25000名建筑工人如同英勇的战士,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工地上,他们被称为师傅,黄色头盔下是他们的坚韧和毅力。有人在后脑勺写上“加油武汉”,带着这样的信念投身援建项目。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友们通过直播见证了雷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每一天的变化都令人惊叹,也让人感受到“中国速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实时“看见”,而“看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和信心。
在雷火神山的建设过程中,中国移动等运营商迅速搭建5G基站,为网友提供了5G高清直播应用场景。5G远程医疗系统也使得武汉以外的专家能够跨越千里,为抗疫一线的临床医生提供高清治疗指导。
航天科技集团的中国四维遥感运营事业部,在疫情期间保证了卫星的正常运行,通过卫星图像记录了武汉医院建设的真实情况。从杂草丛生到机器轰鸣,从骨架成型到密密麻麻的病房,每一步都离不开众多中国企业的支持。
这些企业急迫地赶工期、保质量,为抗疫一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国家电网仅用3天就完成了两家医院的电路铺设,三大运营商实现了全面的3G/4G/5G覆盖。还有数十家企业向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提供设备、材料和技术。
这些企业和工人们共同创造了两个“火神山”一个是为了抗疫而迅速建起的医院,另一个则是中国制造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创新精神。中国制造的意义在这场战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也许答案就在这群英勇的战士和这些企业的努力中找到了。
在这场战斗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力量、速度和自信。我们为这些英勇的战士和企业家们感到骄傲,他们是中国的骄傲。让我们共同为他们加油,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