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首届艺术季《桃花源》 探讨中国人内心的理想世界
观唐艺术区首届艺术季:“桃花源”之梦
9月15日,观唐艺术区盛大的艺术盛宴“桃花源”艺术季在京城的槐园隆重开幕。这是一次新媒体艺术展、公共艺术展、全观演出与沉浸式表演的完美结合,宛如一场当代艺术的华丽舞会,点亮了这片隐秘于京城的静谧之地。
在这里,众艺术家共同编织了一个当代的“桃花源记”,一个如梦似幻的理想世界。在这个求之不得、复又追求的永恒轮回中,每一位艺术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悲欢离合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叶锦添的全观演出剧“桃花源”是此次艺术季的一大亮点。他将阴阳、虚实、光影等中国哲学中的抽象概念赋予了真实的形象和角色。这场演出如同一场超越时空的宏大叙事,将“桃花源”置于其中,演绎了生命的浩瀚、生死轮回的本质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现代舞者们用他们的肢体描绘出宇宙万物的运转,巨幕影像则渲染出空灵世界、九阳普照、混沌虚无等场景。音乐与剧情的完美结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精神和情感的世界,推向了层层深入的境地。
在观唐艺术区的其他展览中,每一位艺术家都用自己的作品打开了一扇通往“桃花源”的门。张锰的新媒体艺术展“时空和谐”用光影、影像、镜面、视错觉等手段创造出了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园中园,为观众展示了20多条通往理想世界的路径。其他艺术家也用各自的作品,诠释了他们心中的“桃花源”。
洪启乐的作品《鳞 S C A L E / sample 01》站在未来的角度,以考古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与植物的发展,反观生命与文明的状态。吴珏辉的金属金字塔象征着生命所在,飘渺虚幻的人生正是“桃花源”存在的本质。田晓磊用数码影像和镜面空间创造了一个后性别意识的新世界,充满了欲望、颠覆、荒诞与迷幻。
在这里,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桃花源”之门。每一位艺术家都用他们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桃花源”。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更是我们对生命、对未来、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观唐艺术区的“桃花源”艺术季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浩瀚、生死轮回的本质,也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这是一场梦,一场关于理想世界的梦,一场让我们聚集在此、共同追寻的梦。在生活的琐碎之中,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废弃物品,如玻璃杯、镜面不锈钢弯头管、水晶墙面贴片等,却在艺术家袁松的作品《风景》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当这些日常用品被霓虹灯的光彩所照耀,它们仿佛变得绚烂无比,犹如星辰在夜空中的闪烁。在这荒诞而无序的组合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正是我们所身处的现实世界的写照。
那么,在这艺术家的世界里,我们所的“桃花源”究竟是何模样?
在傍晚时分,由姜江精心策划的《游园观唐》在湖边拉开帷幕。四段沉浸式演出《呼吸》、《游园》、《幻乐》、《持剑之心》沿着湖水的方向依次展开,观众们随着表演的移动而移动,仿佛置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移步换景之中。其中,大提琴音乐家宋昭和现代舞蹈家李倩在玻璃盒子同演绎的桃花之美,更是令人陶醉。玻璃房子中的鼓风机带动花瓣的运动,与音乐和舞者的表演融为一体,无形的能量在这里变得可见,充满了魂魄与生机。
随着人群的移动,我们来到一个五彩斑斓的岛屿,艺术家卢征远的《桃源镜像》便坐落在此。作品中,真实的树与不锈钢的树相互共生,一位昆曲名伶在烟雾缭绕中起舞,吉他的演奏与之相和,将观众带入一个古今交融、如梦如幻的世界。
紧接着,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的神秘影像在湖面上展开,音乐响起,曼妙的女子引导着宇宙的力量,巨大的鲸鱼在空中游动。这些光影构成的景象在夜晚变得神秘而美丽,将人们的精神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与宇宙、与不同的时空相连。
随着这些美轮美奂的景观的展现,台湾的优人神谷舞动起乐声,鼓声绵延。在这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中,人们的观看经验被提升到更加多维的层次。在听觉、视觉、身体、自然环境等各种感知的相互作用下,“桃源之梦”的本质得以真切地呈现那是不可复制的美,是转瞬即逝的奇迹。
当你在园中漫步时,一定会被这些放置在户外的公共雕塑所吸引。在艺术家卢征远策划的大型公共艺术展“桃花源境”中,众多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与自然风景相融合。这些雕塑作品,身为人造之物,却在“桃花源”的语境下,展现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各位艺术家对桃花源的不同理解与演绎,在与星辰的交相辉映中,勾勒出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画面。
这块难得的“桃源秘境”,在观众内心建起一叶小舟,引领我们从喧嚣的都市走进宁静的内心,寻觅那诗意般的桃源。在这里,我们仿佛可以抛开尘世的纷扰,沉浸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桃源世界中,感受那份独特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