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入园难破解入园贵
为了缓解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问题,四川省广安市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的建设。通过加大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的投入,优化日常管理,确保办园质量,广安已经基本建成了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在广安市前锋区的六角丘公园内,有一座五彩斑斓的幼儿园,于2019年投入使用。这座幼儿园的设计学位为450个,能够满足周边1公里范围内6个居民小区适龄幼儿入园的需求。家长辛星表示,在入住安置小区之前,许多家长都担心孩子的幼儿园问题。但当他们入住时,一所新建的公办幼儿园也同时开始招生,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有3个公办幼儿园可供选择,每学期费用不到2000元。
广安市聚焦缓解入园难、破解入园贵的问题,于2018年在四川省率先全域实施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建设。五年来,新增公办幼儿园196所,新增学位6.29万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从2017年的10.94%提升到81.96%,基本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在广安市,增加供给是缓解入园难的重要途径。新建和扩建了公办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例如,在广安市广安区,李欢步行5分钟就可以将孩子送到广安市第五幼儿园的门口。她对这所公办幼儿园的评价非常高,认为这里环境好、师资力量强、费用低。
回想起2018年之前的情况,李欢仍然感慨万分。当时,她的儿子想要进入公办幼儿园却十分困难,甚至需要跑遍整个广安城。无奈之下,她只能让孩子在一所民办幼儿园就读,花费巨大。
广安市委、市针对这种情况,于2018年起实施了公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域创建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通过新建和扩建公办幼儿园,让全市80%以上的适龄儿童能够进入公办幼儿园上学。还着力解决土地和资金两大难题,确保幼儿园的建设和运行。
在保障建设方面,通过解决土地和资金问题来确保幼儿园的建设和运行。据测算,新建和扩建的幼儿园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土地。广安市决策者坚信“花在民生上的钱每一分都是值得的”,并算出了一笔账:如果全市80%的孩子能读上公办幼儿园,每年能为家长节省大量开支。广安市拿出最好的地段来建幼儿园,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方筹集资金,全市累计投入幼儿园建设资金24亿元。
正是这样的执政理念和实际行动,让广安的老百姓感受到了更多的实惠和变化。位于广安市华蓥市的清溪路幼儿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当时围绕幼儿园是否要建在这里存在争议,但最终在一场规划会上达成共识,周边居民的孩子终于有了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广安全市近五年来大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实现了惊人的增长。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市新建公办幼儿园共计170所,其中在短短三年内就完成了160所的建设,并且还超额完成了10所。广安还通过回购的方式,将26所民办幼儿园转化为公办幼儿园。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全市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从2017年的78所增加到了274所,新增学位高达6.29万个。
这样的变革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质量的提升。广安通过优化管理,推动公办园和民办园一体化发展。例如,在广安市武胜县礼安镇,县城的幼儿园老师被派到镇里来教书,这位名叫王容的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技能,更是先进的保教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她的带领下,校园的文化的环境得到了美化,增设了绘本馆、美工室等区域,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健康成长。
广安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公办品牌幼儿园为龙头,领办新建园和薄弱园,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齐头并进”。这样的模式不仅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也让城市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广安还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他们创新出台了公办幼儿园合同制幼儿教师、保育员招聘管理办法,招聘了一批专业对口的青年教师,并配备了专业的园长。这些教师不仅接受了系统的培训,还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育儿经验。这样的举措不仅让优秀的教师留了下来,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学前教育这个行业中来。
广安还坚持一体化推进、差异化定位的原则,办好公办园的也不忘民办园的发展。他们停办了质量较差的民办幼儿园,升级优质的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幼儿园,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81.96%。这样的举措既保障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又促进了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在广安的努力下,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都有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