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预制菜风口 今年“长海扇贝”产业蓄势崛起
春风从黄海之滨吹来,带来了长海县早春的喜讯。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的长海县,是扇贝的乐土。这里的扇贝长势喜人,即将迎来丰收季节,当地渔民眼中的“金宝贝”、美食家口中的珍味海鲜即将陆续进入采摘季。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十亿规模产业的复苏,更是一次产业的蓬勃生机。
众所周知,长海海参、鲍鱼等早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地域品牌。而今,谁又能想到,下一个出圈的会是谁呢?好消息是大连正在打造“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而一道时尚的预制菜“蒜蓉粉丝贝”将成为助力“长海扇贝”在海鲜预制菜新赛道上抢占先机的利器。它有可能迅速成长为“长海海珍”大家族中的又一个百亿产业,闪耀着金字招牌的光芒。
“长海扇贝”产业一直是一个被低估的产业,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基础,但在其他地域品牌的掩映下一直默默无闻。这个产业早已蓄势待发。早在上世纪80年代,长海县就率先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经过多年的选育试验,建立了中国首个虾夷扇贝生产示范区。如今,“长海扇贝”的主要品种包括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等,品种丰富多样。
近年来,长海县高度重视扇贝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成为辽宁省海洋牧场示范县后,更是加速了扇贝等主导产业的升级换代。目前,长海县已经创建了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扇贝和海螺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已经突破8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长海县是国内最大的贝类增养殖基地之一,其中扇贝及海螺养殖是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以2021年为例,长海县的扇贝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不仅如此,“长海扇贝”产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从养殖生产到加工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发展壮大。该产业的加工产值已经突破61亿元,并拥有知名品牌和有机食品认证。“长海扇贝”产业也在推动长海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增长和休闲渔业的崛起。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长海扇贝的美食,感受其鲜美口感和美誉度。
“长海扇贝”产业也面临着品牌保护的挑战。尽管该产业历史悠久、名声在外,但却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地域品牌,难以获得品牌溢价红利。一些外地扇贝冒充“长海扇贝”的现象也给该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长海海域较深、海水纯净无污染、生态环境绝佳等特点所产出的高品质‘长海扇贝’,急需一个统一的地域品牌进行加持和保护。”当地渔民呼吁。
打造地域品牌对于“长海扇贝”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能让“长海扇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海扇贝”作为高品质海鲜的代表,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长海扇贝”产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和发展潜力只要有了统一的品牌加持和保护措施,“长海扇贝”的价值将得到更好的挖掘和提升为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让它真正健康成长历经磨砺终成珍珠。蒜蓉粉丝贝:能否成为预制菜的新宠?
随着疫情阴霾的逐渐消散,许多产业开始迎来复苏的曙光。在这其中,“长海扇贝”产业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长海县将扇贝产业作为正在申报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之一,预示着这一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
据长海县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4年,该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扇贝、海螺等主导产业规划面积将达到118万亩,总产量50万吨,主导产业产值更是有望突破120亿元。而“长海扇贝”将成为继“长海海参”、“长海鲍鱼”等之后,又一个响亮的地域品牌,百亿产业的新星。
当前,国内预制菜产业正迎来万亿级的风口,大连作为海鲜重镇,正积极创建“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在这一大潮中,长海扇贝无疑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长海扇贝的加工品,如蒜蓉粉丝贝、速冻半壳贝等,已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尤其是蒜蓉粉丝贝预制类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接受度都极高,财富潜力无限。
想到如今国内预制菜领域出现的百亿级超级大单品,我们不禁要问:长海扇贝能否助力蒜蓉粉丝贝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单品?借势成长,“长海扇贝”品牌能否叫响全国乃至全世界?
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万物开始复苏,希望也随之萌发。在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对长海扇贝产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让我们共同期待,“长海扇贝”能够在预制菜领域大放异彩,成为新的行业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