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草原
《草原》一文,选自作家老舍的散文集《内蒙风光》,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下面,让我们一同领略这篇美文的魅力。
一、文章结构与内容
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为我们展现了草原的三幅画面。
是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图》。作者笔下,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
接着,是《喜迎远客图》。在这幅图中,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被生动地展现出来。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一幅欢乐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是《主客联欢图》。蒙汉两族人民在一起敬酒、歌舞、摔跤,情感交融,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情谊。
文章的写作顺序按照“初入草原→迎接远客→蒙古包待客→联欢话别”的行踪推进,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二、核心知识点
1. 生字词方面,需要注意“蒙古包(měng)、同行(xíng)、勾勒(lè)”等易错字音,以及“渲染、迂回、洒脱、翠色欲流”等重点词语的积累。文章中还运用了比喻(“像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大花”)和拟人(“骏马和大牛静立回味”)等修辞手法,需要仔细品味。
2. 文章中的重点句,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以及对蒙汉情谊的赞美。这些句子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色描写完美结合。
三、主题与写作特色
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民俗美,赞颂民族团结与深厚情谊。在写作手法上,作者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惊叹、舒服等情感表达。通过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触觉)和对比衬托等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四、学习建议
1. 建议同学们重点背诵第一自然段,并仿写“草原风光”的景物描写,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字魅力。
2. 结合“渲染”“勾勒”等词语,体会中国画技法在文章中的运用,赏析作者的语言魅力。
3. 通过朗读,感受“主客联欢”场景中深厚的民族团结情感。
若想更深入地了解的知识点,或进行同步练习,建议同学们参考教材配套微课视频及课后习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民族情谊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