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论文研究自己
苏炳添短跑运动员与学者的双重身份
一、论文概览
作为一位杰出的短跑运动员和富有洞察力的学者,苏炳添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研究并优化短跑技术。他的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已在体育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体育科学》2019年第2期发表。这篇论文旨在总结中国男子短跑的成功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竞技体育提供宝贵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与路径
苏炳添的研究方法独特且富有创新性。他通过自我案例分析,详细梳理了2010至2018年中国男子百米成绩的提升轨迹。这不仅包括宏观的数据分析,更以自身训练和比赛的实证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例如,他引用的自己在2018年创造的9.91秒全国纪录,为论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研究过程中,苏炳添与教练兰迪亨廷顿紧密合作,基于“冠军模型”对其体能和技术进行全面诊断。他们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重点研究步幅变化、起跑脚技术改进、能量利用率优化等方面。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苏炳添的研究更具和实用性。
三、学术身份与实践融合
苏炳添的学术身份与运动员身份相得益彰。作为一位运动员,他拥有丰富的一线竞技经验;作为学者,他能够深入研究运动的科学原理。他的研究不仅服务于自身竞技水平的提升,更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在暨南大学,他开设课程,分享科学训练经验,为更多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指导。
四、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苏炳添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他的研究打破了传统“运动员仅作为被研究对象”的框架,开创了“自我研究”模式。这种以自身为研究对象的方法,为体育科学领域带来了独特的“运动员学者”视角。他的论文提出的“科技助力”“团队项目带动个人项目”等策略,为中国短跑乃至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苏炳添的研究是深入、全面且具有创新性的。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个体运动表现的突破,更为体育科学领域贡献了独特的视角。他的双重身份既是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又是富有洞察力的学者,使得他的研究更具魅力。他的精神和学术成就,无疑为后来的运动员和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