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笔记
一、课文概览
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以其独特的笔触,展现了草原的壮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作者以细腻的描写,带我们领略了草原的三大画面:草原的自然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以及主客联欢的深厚情谊。
二、重点字词
在文章中,有一些重要的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首先是易错字音,如“蒙古包”、“好客”、“似乎”的发音。还有一些多音字,如“行”、“勒”、“蒙”,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发音。在词语积累方面,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羞涩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
三、写作手法与赏析
老舍先生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多种修辞手法。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将草原的美景与人民的情感融为一体。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是让文章增色不少。例如,“羊群像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大花”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回味草原的乐趣”的拟人,赋予了草原以生命力。
四、深入思考
文章中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深刻地体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在阅读完文章后,不妨进行一些小练笔,尝试仿写草原景色的描写,如“晚风轻拂草浪,星光如同珍珠洒落在绿色的海洋”。
五、拓展延伸
除了文章中的精彩内容,我们还可以延伸到相关的古诗,如《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更加全面地感受草原的壮丽与生机。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篇文章,你可以参考相关的教辅资料,那里有更详细的课堂笔记和电子教材,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美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