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考5分的钱伟长转物理系的原因

健康知识 2025-10-23 15:2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国难背景下的责任觉醒与学科追求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打破了和平的宁静,日本侵华的脚步不可阻挡,而国民的抵抗似乎并未形成合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钱伟长以他锐利的目光洞察到了问题的关键“中国老吃败仗,飞机大炮不如人”。这一认知,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从而萌生了“科学救国”的坚定信念。他明白,只有通过物理学的研究,才能为国防武器的制造贡献力量^[1][2][6][8]^。

钱伟长的选择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国家需求的深刻洞察。他深知,单纯的文史研究无法直接应对国家的紧迫需求,国家真正需要的是能够直接推动科技进步的理工人才。他毅然放弃文史专长,投身当时尚显薄弱的物理领域。他坚守的理念是:“国家需要什么,我就搞什么”,展现了一个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远见^[2][3][6][8]^。

在求学的道路上,钱伟长面对的是一系列的挑战。尽管他的物理之路起步艰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最初以“理科总分不达标”为由拒绝了他的申请,但他并未因此退缩。他以每日清晨的守候、不懈的坚持和软磨硬泡的方式争取机会,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转系的愿望。他一年内恶补数理化,以三门课均达70分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才华^[1][4][5][7]^。

这一选择不仅改变了钱伟长个人的命运轨迹,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后续在弹性力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如板壳内禀理论,直接支撑了中国火箭、卫星等国防科技的发展。他不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救国”的信念,更为后世树立了榜样^[6]^。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面临困境时,勇于挑战、不懈奋斗,以国家的需要为导向,选择自己的学术道路。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伟长,需要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远见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钱伟长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骄傲。

上一篇:理想汽车2022年交付量公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