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是一种需要手术矫正的病症。对于所有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患者,无论症状如何,都有手术适应证。这类患者在婴儿期的死亡率极高,因此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手术。手术是解决肺动脉从左冠状动脉偷血问题的唯一途径,有助于预防心肌缺血损伤、乳头肌功能障碍、左心功能改善,以及防止心力衰竭或猝死的发生。
手术方法包括:
1. 及体外循环:常温全麻用于单纯的左冠状动脉结扎,而低温体外循环则适用于其他较复杂的手术。
2. 结扎术:适用于侧支循环丰富的病例,但手术死亡率高,晚期猝死发生率亦高,目前较少使用。
3. 左锁骨下动脉-左冠状动脉吻合术:通过转移左锁骨下动脉来解决左冠状动脉的问题。优点是自体血管可随年龄增长而生长,但缺点是左锁骨下动脉长度可能不足,导致折叠扭曲,影响血流畅通。
4. 提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搭桥术:使用自体大隐静脉或锁骨下动脉作为移植材料。根据手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方法。
5. 带蒂左冠状动脉移植术:适用于特定情况,如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干后壁或左肺动脉。手术将异常冠状动脉移植到升主动脉根部,并进行肺动脉两端的对端吻合。
6. 肺动脉内通道左冠状动脉成形术:适用于远离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开口病例。手术旨在创建一个新的通道,使血液能够正常流入左冠状动脉。
(二)预后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婴儿在出生后1岁以内的死亡率极高,约为65%~85%。对于度过婴儿危险期的患者,生存与侧支循环血管丰富、肺动脉左冠状动脉异常开口狭窄等因素有关。进入慢性期后,部分患者可能因缺血性左心室心肌病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但40岁以后,心力衰竭的死亡风险降低。成年患者主要面临心肌缺血和纤维化、广泛心肌钙化等问题。部分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可能略有下降或正常。还有成年人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猝死的报道,尤其是35岁左右的人群。对于这类患者,定期的体检和关注尤为重要。
以上内容在保持原文风格特点的尽可能使用了生动、丰富的文体,以吸引并引导读者的理解。